1:中國人得意時信儒教,失意時信道教、佛教,而在教義與已相背時,中國人會說,“人定勝天”。中國人的信仰危機在于,經常改變信仰。
2:吳起母喪不歸,背叛儒教,殺妻求將,此大逆不道之徒,雖有小功,我魯國決計不可啟用。
3:他依據華嚴宗圓融無礙之說,著力提倡儒釋道三教一致,認為儒教明乎仁義禮智信,忠孝君父;佛教慈悲救苦,化誘群迷;道教則寂默恬淡,無貪無愛。
4:在越南,既有印度教的影響,也有儒教文化的溫文爾雅、也有殖民主義和帝國主義帶來的西方風格,更有大地上各民族的原始氣息。越南是受到各種文化影響的混合體,而各種文化最終都只是過眼云煙,云煙散出,露出來的是越南自身。
5:如今雖然號稱是儒教門徒億億萬,但是真正的儒教門徒已經杳無蹤跡了,老夫不過是儒教鎮守圣人經典的看書人而已。
6:春秋末,百家爭鳴,為教化量劫,應劫之人是孔丘,有教化萬民,引民出昧之責,上清圣人得之,截教化身儒教,借機傳道,后有數千年儒門教化功德,截教光大。
7:向來中國人得意時信儒教,失意時信道教,所以來去出入,都有照例文章,嚴格地說,也不能算為真正的言志。
8:而同時在這年的7月,康有為和梁啟超創辦《中外紀聞》,還召集以前的給為門徒學生,成立了儒教,傳播自己的思想,不久還在北京組織了強學會。
9:在韓國歷史上一直有一支以弘揚和實踐儒教精神為己任的儒林隊伍。
10:傳承了中華傳統建筑的精髓,保持著傳統建筑融古雅、簡潔、富麗于一體的獨特藝術風格。以大自然為皈依,推崇儒教,兼蓄道、釋,含隱蓄秀,奧僻典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