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撥動快樂的琴弦,聆聽幸福的旋律,敲打吉祥的鼓點,收聽如意的節奏,吹起美妙的笛子,傾聽開心的音符,全國愛耳日,愛護耳朵,保護聽力,愿你健康相伴,開心不斷,愛耳日快樂!
2:不管不管!你就是學的比我多!真是氣死我啦!我分明天天都有練笛子的好吧!
3:而另一名發起者孫師傅則擅長笛子、口琴等樂器,兩人一吹一唱,就在廣場上表演開來了。
4:他本是望笛生嘆,不料面容表情卻猶如人琴俱逝,一時間悲懷之情無以復加,當下雙手一揚自是吹起笛子來。
5:頓時,谷風耳邊響起一陣鬼哭狼嚎的哀哀欲絕的慘聲,谷風被嚇了一跳,趕緊把嘴邊的笛子拿開。
6:定睛一看,似乎可以看得很清晰,那赤色的笛子周身,斑駁陸離地有些銅銹,可見這笛子有好多念頭了。
7:甩掉“污染浪費”臟鞋子,舉起“節能減排”小旗子;拔掉“破壞地球”小釘子,安上“低碳呵護”小墊子;停下“頹廢煩躁”哭調子,吹起“熱愛生活”小笛子。世界地球日,請你愛護地球。
8:清晨的清風撫著沐暮雨的青發,她吹著那只笛子,伴著鳥鳴在空中旋轉,宛轉悠揚。
9:忽然屋子上一個男人把剩下的話接了過來,他的聲音像笛子一樣宛轉悠揚。
10:不但八仙的形象為人熟悉,就是他們所持的“道具”,大家也都一望就是:漢鐘離的芭蕉扇、呂洞賓的寶劍、張果老的漁鼓簡板、韓湘子的笛子、藍采和的花籃、何仙姑的荷花、鐵拐李的葫蘆、曹國舅的拍板。這八樣東西成了八位仙人的代表。這在工藝上有個專用名稱,叫做“小八仙”。
11:就在他窮困潦倒走頭無路之際,他無意中發現了他隨身攜帶的一盒笛子,于是第二天在車站口就出現了一位笛子演奏者。
12:他吹笛子召集所有的水手到甲板上。
13:這,這,這說的是那個陽王想要得到戰無不勝攻無不取的能力,閻王就給了他一支笛子,那笛子可以控制一種叫鬼梟的東西。
14:當笛子演奏音樂時,笛膜震動,就會產生悅耳的聲音。
15:這位女神還經常率領侍奉她的仙女尋幽探勝,巡游狩獵,每當她疲勞時,就彈起豎琴或吹笛子,跟眾仙女婆娑起舞,繆思女神和幽雅女神都經常來助興。
16:一個三弦琴,一把二胡,一根笛子和一面鑼,和奏起抑揚頓挫的樂聲,在煙洞山頂漫延開來。
17:演奏《春富貴》的樂器,包括嗩吶、笛子、簫、胡琴、板鼓、冬鼓、牙子、大鑼、大鈸、小鑼、小鈸、馬鑼、堂鑼、大镲等。
18:歌舞、唐詩聯誦、武術、繞口令、鋼琴、笛子演奏、跆拳道、空手道,高潮迭起,掌聲陣陣。
19:湯姆是吹笛人的兒子,在他很小的時候開始學吹笛子,但是他會吹的只有一首,那就是“越過山丘奔向遠方”,越過山丘遙遠的前方,風將吹走我的頭飾。
20:聲音雖然由于笛子的做工不好而有些暗啞,但是音律起承轉合,銜接自然,絲毫不像是一個五歲的小家伙吹出來的。
21:笛子吹起,小鼓敲起,歌聲唱起,卡拉瑪開始舞蹈了。她用她的長眉,妙目,手指,腰肢;用她髻上的花朵,腰間的褶裙;用她細碎的舞步,繁響的鈴聲,輕云般慢移,旋風般疾轉,舞蹈出詩句里的離合悲歡。
22:山那邊的聲音怎么如此的悠揚婉轉呀?不是牧童在舒心地吹著笛子,就是小溪在從雜亂的石頭上流過。
23:街上賣笛子的人在那里吹笛子,尖柔扭捏的東方的歌,一扭一扭出來了,像繡像小說插圖里畫的夢,一縷白氣,從帳子里出來,脹大了,內中有種種幻境,像懶蛇一般地舒展開來,后來因為太瞌睡,終于連夢也睡著了。
24:靈均在月下橫過短笛,剛想要吹,忽地想起了什么,笑了一笑,又把笛子收了起來,低聲自語:“會做噩夢嗎?不會吧……難道真的有這么難聽?”。
25:另有一種中國竹笛,稱之為簫,是直著吹的。這種笛子流傳到了其他的亞洲國家,后來成為了日本的尺八。
26:只可惜那些游客覺悟不高,沒捎上一根笛子,否則便是一幅“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的國畫了。
27:焦躁不安也可能是過度活動的殘留物,那麼睡眠、聽笛子的音樂與洗冷水澡等都能有所幫助。
28:冰凍使最平常、最柔軟的東西變得透明,同時也變得極其堅硬。任何一根折斷的蘆葦都可以變成一支晶瑩閃亮的笛子。
29:他和“老虎”王麗君攀談,察看曾安兵胸前被銀槍刺中的地方,和笛子演奏者王洪亮老師聊起了民樂,還互留了聯系方式。
30:秋天到了,秋天到了,甘蔗吹起了長笛子,谷子笑彎了腰,玉米有了小寶寶,南瓜挺起了大肚子,楓樹葉子羞紅了臉,粟米點起了紅火把,豆子娃娃從衣服里蹦了出來,番薯藤的葉子像一片片綠色的手掌。啊,多美的秋天?。?/p>
31:“唧唧啾啾”那是畫眉鳥婉轉悅耳的叫聲,聽起來多像歌唱家在唱一首優美動聽的歌曲,又像演奏家在吹悠揚悅耳的笛子。
32:士卒們聽見了笛子吹出的關山月曲調,由不得觸動鄉思,想起了相隔萬里天各一方的父母妻子。
33:除二胡、琵琶、揚琴、笛子之外,組合將小提琴和薩克斯兼收并容,在昨日《誰是英雄》的彩排現場,“芳華十八”把一曲原創音樂《狂歡》演繹得別具韻味。
34:謠言是一只憑著推測、猜疑和臆度吹響的笛子。
35:伴奏樂器以胡琴(蓋板)為主,伴以嗩吶、笛子、樹葉琴及傳統的打擊樂器,在60年代還保留有民間古老的大鑼大鼓,后改用川戲鑼鼓代替。
36:來自辰溪縣,愛好笛子和葫蘆絲演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