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輕陰閣小雨,深院晝慵開。坐看蒼苔色,欲上人衣來。
2:幽僻處少有人行,點蒼苔白露泠泠。
3:大風卷水,林木為摧。適苦欲死,招憩不來。百歲如流,富貴冷灰。大道日喪,若為雄才。壯士拂劍,浩然彌哀。蕭蕭落葉,漏雨蒼苔。
4:訪僧入孤寺,一徑蒼苔深。寒磬秋花落,承塵破紙吟。潭光澄夕照,松翠下庭蔭。不盡古時意,蕭蕭雅滿林。
5:森林上空,密密層層,枝丫交錯,陽光很難射到地上,而難得漏下的一點陽光,就像色彩鮮艷的昆蟲一樣,仿佛是在蒼苔和淡紅色的枯萎的羊齒革上爬行似的。
6:清代著名詩人董蕓在乾隆癸丑(公元1793年)夏,曾在泉邊住了很長時間,他的《芙蓉泉寓舍》描述了當時泉水的情況:“老屋蒼苔半畝居,石梁浮動上游魚。
7:清詩人董蕓也曾寄跡于此,并賦《芙蓉泉寓舍》詩,“老層蒼苔半畝居,石梁浮動上游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