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道原來仗火功,修持次序要深窮。
2:修持之道貴在以神取氣,使神入氣中,氣包神外,打成一片,結成一團,紐成一條,氣成一點,則呼吸歸根,不至于散漫亂動,而漸有軌轍可循,如是者久之,即可成胎息。
3:都說君子有成*之美,文人何遜乎?要做文人,先做君子,君子所具備的品格與操節(jié),文人當一絲不落,反而要更加完善并修持自身的品性。
4:如果說雖然精進能成佛道,但在這過程中必須修持施舍手腳肢體等苦行,所以我很害怕。這是由于愚昧不知利害輕重,愚者自生無端的困惑與恐懼而已。
5:正因其山色秀麗,傳說這里是神靈之宅,歷史上眾多的道客羽士來隱居修持,故而被譽為中國道教的“洞天福地”。
6:問世情如何發(fā)付?在世出世,徇俗是苦,絕俗亦是苦,聽吾儕善自修持。
7:收藏一堆的經(jīng)書以及各種象征神的物品,就代表你是真正的宗教人士嗎?因此宗教并不是為了逃避事實,宗教修持乃是去了解自己在日常生活里的言行舉止,譬如自己是如何對待傭人,妻子和鄰居的。
8:如果你讓時間毫無意義地逝去,那么在死亡時,你將后悔沒有修持佛法。但到了那個時候,一切都已經(jīng)太遲,悔恨將沒有任何幫助。
9:二者經(jīng)歷了從和睦共處到針鋒相對、水火不容的階段。最終,因為見地和修持方法的差異而引發(fā)了一場爭論,史稱“頓漸之爭”。
10:如不經(jīng)過修持,亦可用超度的儀式,使祖先得到精神的歸宿,這亦是教人要崇功報德,不忘根本。
11:立本既正,然后修持。修持之道,既須虛心,又須得禮,內(nèi)外發(fā)明,此合內(nèi)外之道也。
12:修持者靜坐有時,究道講經(jīng),穿透世事,滌去人心,復見天心,默證道心,再則存心養(yǎng)性。
13:與任何人接觸時,要常常問自己,我有什么對他有用?使他得益。如果我不能以個人的道德學問和修持的力量,來使人受益,就等于欠了一份債。
14:學著主宰自己的生活;即使孑然一身,也不算一個太壞的局面。不自憐、不自卑、不怨嘆,一日一日來,一步一步走,那份柳暗花明的喜樂和必然的抵達,在于我們自己的修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