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曾國藩平素待人接物,鋒芒盡藏,在公開場合,從不臧否人物,在其奏疏和文集中,對當時活動在政治舞臺上的風云人物,只有贊譽,而無貶毀。
2:世界從來不是非此即彼的,我不愛也不恨咋辦捏?當他是路人而已,千百年來,華夏風流人物,無法一一臧否人物,各有所略。
3:東漢末年,很多文人名士有感于的黑暗,出于參與政治的社會責任感而熱衷于臧否人物而議論政治。
4:譬如沈約,由于家世坎坷,所以老成持重,輕易不肯臧否人物。
5:語言運用的微妙之處,使臧否人物也同樣出現(xiàn)了秉的局面。
6:比較而言,范仲淹不以地域作為臧否人物的標準則要高明得多。
7:她的閱讀量多面廣,留下一些較有價值的讀后感,與其創(chuàng)作的文學批評一樣,臧否人物褒貶鮮明,頗有鋒芒。
8:讀者可以從我們這個時代的立場出發(fā),在閱讀這些小故事的同時,去評判歷史,臧否人物,去鑒別這些計謀的陰陽得失。
9:他還出版過至少三種著作,也都是談論時事政治,或臧否人物,或反駁論敵,頗具戰(zhàn)斗性。
10:后面我們將還要展開講到,文采是***臧否人物的重要標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