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典型的“教育感化”如宋太宗,在京師立一“戒石銘”,上刻“爾俸爾祿,民脂民膏,小民可謔,上天難欺”。
2:現在武夷山的文廟里還保存有一塊宋太宗賜立各郡縣的《戒石銘》:“爾俸爾祿,民脂民膏,小民易虐,上天難欺。
3:以后北宋滅了后蜀,宋太宗趙匡義又從這個戒石銘里選了四句十六個字:“爾俸爾祿,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難欺”,親自抄寫并頒給地方官吏。
4:庭審中,林怡君以宋太祖的戒石銘“爾俸爾祿,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難欺”十六字箴言,諷刺阿扁的貪得無厭,要其要有公仆的良心。
5:北檢公訴檢察官林怡君在扁案公訴也表現亮眼,宋太宗戒石銘“爾俸爾祿,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難欺”十六字箴言,就是她的論告引用。
6:庭審中,公訴檢察官林怡君以宋太宗的戒石銘十六字箴言,諷刺阿扁要有公仆的良心。
7:戒石銘;開封府大堂的威嚴肅穆;太極八卦臺.
8:宋太宗起,以至清末,各級衙門立有一塊“戒石”,上刻“戒石銘”以警戒官員:“爾祿爾俸,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難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