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由于“十七年”時期文學批評文體強烈的政論色彩,所以在結構方面潛在地存在著“辯難體”的特征。
2:第三部分,主要從神仙傳說、發(fā)問辯難、高士思想、諷頌結合這四個方面來闡述兩漢隱逸意識的表達方式。
3:偏魯叔陵與他辯難,卻是獨出己見,持論明通,轉使賈黃兩宿儒無詞可駁,也不免應對支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