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物種內的斗爭比物種間的斗爭更激烈。達爾文與馬爾薩斯的本質區別是:馬爾薩斯只看到了“量”的變化——生存競爭過程中的數量淘汰,短時段中也確實不可能有“質”的變化;達爾文則洞悉了這一過程中的“質”的變化——漫長的淘汰過程將導致物種的質變,這遠比物種間的斗爭在進化的問題上更具意義。
2:期待著自然來迎合人類的價值觀,就如同讓她來到你的房中做客。自然的經濟體系、自然的生態平衡,自然對生存競爭的宏觀調控——所有這一切都是自然的驚人之處,都有其自身的倫理道德。
3:這些變異將在“生存競爭”中被保留下來.
4:神林:不要以為科技發達就可以超越自然選擇,我們依然算是自然的一部分,盡管人類看起來在地球上占據生命的主導地位,但是我們依然在生存競爭的循環中,隨時可能被淘汰掉。
5:但花園的主人似乎已經看到:在大西洋的此岸,在堅硬的土地上和劇烈的生存競爭中,要把故鄉英格蘭的裝點園藝的情趣移植過來,實在是枉費心機,從而決定放棄了這一努力。
6:生存競爭漸漸脫去文飾和面具,露出原始的狠毒.
7:正因為它只有一次人生不能重來,才那么值得珍惜、不想草草敷衍隨俗度過,我們不過幫它在這生存競爭密不透風中卡出一點空間,由它自在成長它原該有的樣子。
8:一切塵寰中生存競爭的動機都變得比夢幻還要恍惚。
9:如若說,在創新尚屬于人類個體或群體中的個別杰出表現時,人們循規蹈矩的生存姿態尚可為時代所容,那么,在創新將成為人類賴以進行生存競爭的不可或缺的素質時,依然采用一種循規蹈矩的生存姿態,則無異于一種自我潰敗。
10:生存競爭,誰也不能把對手全都消滅;漫漫征程,誰也無力將坎坷全部踏平。因此,學會擺脫,在許多時候是一種明智的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