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梢哉{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2: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啊,我真是羨慕方鴻儒。
3:李鴻儒手里的棍子不停的照著王龍和金秀鐘掄,一邊掄,一邊破口大罵“草泥馬的,敢打老子!”。
4:白苓,王天棟,方鴻儒也馭劍過來,都默默無言。
5:顧、黃、王堅持游擊戰,打了十幾年,九死一生,還可堅持,康熙一開科舉,還頒布特殊政策,對這些前朝義士開“博學鴻儒”科,免考入仕,黃宗羲就難辦了。
6:賞櫻的同時,還少不了領略博物館、教學樓等古色古香的校園建筑,感受碩學鴻儒的學術貢獻與學術精神。
7:每逢佳節,菽莊花園總是高朋滿座,鴻儒碩學、騷人墨客在此放歌吟詠,揮毫潑墨。
8:陸曉凱覺得陸大爺這位鴻儒碩學之士洞若觀火,明察秋毫,姜桂之性躍然言表。
9:張靈甫得知即趕往訣別,也不顧是否在部下面前有失副旅長尊嚴,抱著紀鴻儒當眾撫尸痛哭,盡顯袍澤深情,并發誓要痛殺倭寇為戰友復仇。
10:如果是,能代表中國思想境界的,絕不是那些博學鴻儒,而是仲昭川這種超越思考的大澤龍蛇。
11:他一生苦研儒學,表倡程朱理學、開博學鴻儒科,設館纂修《明史》,編纂《古今圖書集成》、《全唐詩》、《佩文韻府》、《康熙字典》等。
12:明亡隱居,巡按以“博學鴻儒”薦,乃剪發衣緇,逃入深山,布衣蔬食以終老,日以著作自娛。
13:在下倘未說錯,適才所言者,當是尚長進尚鴻儒和許悠然許煥之先生了。
14:方圓不過百十里許的范圍,一時間竟然如此多博學鴻儒云集,彼此生活、交流,互相學習、互相影響,這簡直就是最佳的學習場所。
15:王充推重文人鴻儒意在強調文章著述的實用功能,他甚至將論說著述的實用功能等同于政治上的功業。
16:在這個中心周圍,先后誕生出朱熹、呂祖謙、陸九淵等一大批博學鴻儒;并涌現了一大批知名書院,成為江南的教育中心。
17:不必是刎頸之交,不必是聽他一席話勝于念五年常春藤的碩學鴻儒,只要能絮絮叨叨地聊二十分鐘而不厭煩。
18: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19:拿下“最佳方案”的楊振衛,其學歷、職業等多少讓人有些意外——既不是博學鴻儒,也不是營銷企劃專業人士。
20:那王老夫子落第秀才一枚,盡管不是什么鴻儒碩學,卻也并非都都平丈之流。
21:他們是前清高官名臣、碩學鴻儒,名氣很大,盡管字價很高,但求字者仍絡繹不絕。
22:杰出校友是每個校長都喜歡在演講中列舉的,除了舉出公認的博學鴻儒或功成名就之士外,記者發現,為加強“貼近性”,校長們也開始注重講述在校生的故事。
23:汪遠濰為我們那時的教導主任,他和語文教師汪遠涵先生是兩兄弟,他們都是溫州著名的博學鴻儒。
24:相對于十四世紀中葉的中國人,無論是飽學鴻儒,還是普通白丁,他的那點兒可憐的世界歷史知識,都稱得上是淵博到了極點。
25:他的言語中自然流露出的超凡脫俗精神氣韻,讓人感覺到,這位博學鴻儒是多么地和藹、可親與可敬。
26:德不在高,厚善則名。誠不在表,求實則信。訥言敏于行,審慎孜以勤。子期惜知音,鴻儒交摯情。無奉承之亂耳,盡爭優之黨民。君子以自強,思想敢創新。
27:藏書是一種雅好,文風鼎盛,鴻儒碩彥薈萃的蘇州,留下了數量可觀的藏書樓。
28:由此,蕭乾親眼目睹了這些碩學鴻儒,領略了他們的風采,聆聽了他們的高見,增加了自信,并漸漸與林徽因、金岳霖等一批學界大腕兒結成了良師益友。
29:但是皇上最好像英國女皇,日本天皇,泰國國王那樣,不過問政治,只研究唐詩宋詞,做一個德高望重,的博學鴻儒。
30:他的大字作品似揮動如椽之筆縱情揮灑,萬千氣象,他的小字鏡心,如飽學鴻儒般娓娓書來,從容不迫。
31:作為一位博古通今的碩學鴻儒,他不僅是清華大學電機系、無線電研究所和航空研究所的創始人,同時又是一位著作等身的詩人、戲劇家、音樂家和佛學家。
32:而相對于一代鴻儒碩學和書畫藝術大師饒宗頤先生的成就而言,潮州人越來越感覺到這座學術館太小了,難以更加全面地展示先生博大精深的學藝成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