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議,萬物有成理而不說。
2:巴基斯坦的褻瀆神明法發(fā)端于殖民時代。
3:很多人可能早已覺得法國人愛發(fā)牢騷,然而一項最新調查表明法國人竟然也對此表示認同。
4:《史記》有傳,屈原初輔佐懷王,做過左徒、三閭大夫,學識淵博,主張彰明法度,舉賢授能,聯(lián)齊抗秦,后被讒去職,頃襄王時被放逐于沅湘流域。
5:特科以賢良方正為最重要,按照四科標準分類,科目有孝廉、至孝、明法;治劇、勇猛知兵法、明陰陽災異、有道等科。
6:奉先功以照下兮,明法度之嫌疑。
7:屈原年輕時受荊楚懷王信任,任左徒、三閭大夫,常與懷王商議國事,參與法律的制定,主張彰明法度,舉賢任能,改革政治,聯(lián)齊抗秦。
8:王猛下車伊始,便明法嚴刑,禁暴鋤奸,雷厲風行。
9:古今立國之道,惟在整飭紀綱,修明法度,使內外相系,強弱相安,乃可鞏固國基,爭存宇內。
10:明法審令,捐不急之官,廢公族疏遠者,以撫養(yǎng)戰(zhàn)鬬之士。
11:明法審令,捐不急之官,廢公族疏遠者,以撫養(yǎng)戰(zhàn)斗之士.
12:時因丞相諸葛亮并未隨邑,普通刀斧不能將其殄滅,遂至本縣命當時大悲寺主持了明法師布陣鎖在西亭井下。
13:立身明法,辦事依法,維權用法,誠信守法,和諧有法。
14:常科的科目有明經、進士、明法、明字、明算、道舉科等五十多種,可謂包羅萬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