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們根深蒂固的慣性思維在作怪,傳統的行為準則一直停留在道德層面的褒善貶惡。
2:皮影從形式到內容上多褒善貶惡,蘊涵了人們希望戰勝的力量。
3:褒善貶惡無所圖,激濁揚清是當務;歌頌正義的行為,嘻笑不足詠歌補。
4:首先表現為文學擔當著與史書一樣的重任,要反映社會現實,要褒善貶惡,要有益于教化。
5:社會新聞要做到褒善貶惡,發揮對市民的教育作用。
6:史著正是通過定名分,褒善貶惡,以達到諫諍君王,贊助的目的,編輯者以禮儀或倫理原則審判人物和事件。
7:愛憎分明褒善貶惡火眼金睛信賞必罰羞與為伍彰善癉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