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馬三爺說完,無視了嘯川犬的怒目而視,晃晃悠悠的走人了,沒多久就出現在倆老頭兒的陣營當中,開始扯開嗓子唱京戲。
2:荀慧生在唱梆子戲時代,因為為京戲同場演出,耳濡目染,自然而然地學會了很多皮黃戲,但正式從梆子改演皮黃,卻是他倒嗓以后的事情。
3:我以為從藝術成就上來說,漫畫、京戲、插圖,是濱老的三大塊,三駕馬車并駕齊驅,難分仲伯。
4:歌舞伎也和京戲、歌劇一樣,情節和戲文都是固定的,內容則多取自歷史故事,而以描寫情理的沖突與矛盾者居多,所以能雅俗共賞。
5:生活當中,不知有多少多少這樣一刻,想留住留不住,像京戲里密鼓緊鑼碰鏘一停、亮相,像抽刀斷水--水更流。我非常悲哀地發現,稍縱即逝,除了提筆,幾乎沒有任何方式可以留住。若有寫作動機,或者我為的就是這個。
6:京戲集后世南北諸多大戲流派之所長,集大成,區區戲曲雛形的南戲難以望其項背。
7:最早的中國戲曲樂譜出現于清代。昆曲和京戲記譜采用的是工尺記譜法,而且只記唱段。
8:小區門口,看門的謝頂老頭一邊聽著收音機里的京戲一邊搖頭晃腦。
9:因受其父熏陶小小年紀也愛上京戲,看戲時,還學著老戲迷的樣子小手使勁鼓掌又學大人高聲喝彩,起勁鼓掌,其狀儼然一位“捧角兒”的老少爺們。
10:文字這件事,仿佛京戲或雜技或女性長*房,需要幼功,少年時缺少熏陶和發展,長大再用功也沒多大用。
11:現在自己不能出去,不知道外面到底有幾個狙擊手,以不變應萬京戲,酒店方面一定不會袖手旁觀。
12:賭錢的偽警察們勃然大怒,唯獨唱京戲的偽警察仍興趣正酣,摸著黑,唱起西皮倒板:“一馬離了西涼界,不由人,一陣陣淚灑胸懷……”。
13:有假石山、粵京戲焉、電影戲焉,俯視市廛行出,飛鳥渡柯葉上,魚燈若隱若現。
14:你把針在面上轉一圈,聽見東一個電臺半句京戲,西一個電臺半句報告,忽然又是半句外國歌啦,半句昆曲啦,雞零狗碎,湊在一起,莫名其妙。
15:因他酷愛京戲,尤好小生,所以亦被人稱為魏小生。
16:因受其父熏陶,小小年紀也酷愛上了京戲,看戲時,還學著老戲迷的樣子小手使勁鼓掌,同時高聲喝彩,其狀儼然一位“捧角兒”的老少爺們。
17:這里還可以聽到某京戲演員新近創造了什么腔兒,和煎熬**煙的最好的方法。
18:此事轟動蘇滬一帶,不久,“黃慧如牌”香煙問世,文明戲、京戲、申曲、評彈等一哄而上,紛紛改編這一題材。
19:論京戲彈唱,如《甘露寺》、《搜孤救孤》到《烏盆記》更是信手拈來。
20:麻將,筵席,京戲,人來人往,強顏歡笑,金堆玉砌的太平盛世,像潮汐一樣,重復,耽溺,無止無盡。這樣的場面,偶爾看一次,當然很有趣,可是如果經常看,看多了,就自然而然,懂得“無常”是什么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