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今來,許多有緣眾生,由于遭受厄難苦惱而稱念名號,由于稱念名號而轉危為安,也由于獲得念佛的利益。
2:修齊治平,悅邇來遠游說列國,不懼厄難o。
3:在中華民族歷史長河中,孔子雖曾經歷過“焚書坑儒”、“批林批孔”等厄難,幾經榮辱沉浮,歷史慣性終將他又推上時代前臺。
4:同歷國難、同行軍伍、同為囚友、同受膻腥之苦——如此君臣誰可離間?忠勇丁一長在帝心;厄難處,英雄只。
5:歲跟他浪跡天涯海角,二十多年的時間里,不但不曾得到他一點照顧,反而受到無窮的痛苦和厄難。
6:其實我們也是強者。在遭遇厄難時,也想要示弱,想要哭泣,想要別人的擁抱、呵護和包容,卻遲遲難以低下倔強的頭。
7:這源自清宮舊藏的三次厄難:火燒圓明園,八國聯軍入侵,以及溥儀在位時期的賞賜、拍賣典當和偷盜。
8:楊秀清更是出身貧苦,“生長深山之中,五歲失怙,零丁孤苦,困厄難堪”,幼年燒炭種山為業。
9:至貧莫如東王,至苦亦莫如東王,生長深山之中,五歲失怙,九歲失恃,零丁孤苦,困厄難堪。
10:佛陀聞悉后,十分憂慮,為解救王舍城中無辜幼兒之厄難,決定以慈悲心,方便自在力教化鬼子母,使其棄惡從善,以此安定天下父母之心。
11:汶川大地震,是天災,是國殤,軍民眾志成城,大愛相互扶將,厄難使人心更齊,烈火鍛煉脊梁。
12:我們這些弟子跟隨先生在此遭受如此厄難,真是難忘啊!
13:而此計之荒誕,很帶有呂布的性格色彩,以一箭而定和戰,曠古未聞,而此兒戲一般的主意,居然成功,說明呂布是有把握為劉備解除厄難的。
14:造福百姓是為官從政的最高原則,對這一原則的態度應是“抱道守真,以貫始終,縱歷厄難,勿改初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