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魯國不愧為“禮儀之邦”,對哀姜仍以國君夫人之禮下葬。
2:子貢17歲那年游學魯國,拜孔子為師,孔子曾將其比作“瑚璉之器”,說他可成大器。
3:孔子師徒謝過恩人,公皙哀拜孔子為師,然后與孔子一行揖別,表示日后必到魯國求學。
4:“鑄刑鼎”也震動了魯國社會,孔老二的學生議論紛紛。
5:萬物之道在于變,而周朝禮制推行到魯國,就像“推舟于陸也,勞而無功,身必有殃”。
6:施伯是魯國正卿,位高權重、多智善謀,是魯國舉足輕重之人。
7:自他上位,便秣馬厲兵,圖謀霸業,魯國與吳近在咫尺,展大夫慧眼如炬,對此不會毫不知情吧?
8:吳起母喪不歸,背叛儒教,殺妻求將,此大逆不道之徒,雖有小功,我魯國決計不可啟用。
9:少正卯被殺,只因他與孔子同在魯國講學,由于才華橫溢,曾多次把孔子的門徒吸引到自己門下,致使孔子之門“三盈三虛”。
10:據司馬遷《史記》中記載,當初齊國發兵要攻打魯國,魯國是孔子的母國,父母之邦就要陷入戰爭,孔子很著急,想不出來要派誰出去游說。
11:慶忌公子如此游說,可是想勸我魯國出兵助你伐吳?公子,如今闔閭坐擁吳國江山,而公子不過擁有衛國艾城一地,將寡兵微。
12:得知在魯國棟想要拿下楚家布莊不惜用日本人來威脅的事情后,楊伯安當然是挺身而出,為楚家了結了一件繁瑣事情。
13:孔子要離開魯國,他不能東向去齊國,因為“夾谷之會”時孔子觸犯了齊景公,“齊贈女樂”的事又大大激怒了孔子。
14:后來在魯國他只是因為博學多聞才受到貴族們的尊重的。
15:公元前526年,25歲的孔子學識已大為長進,其時,魯國不少少年拜他為師。
16:一入齊界,遍野都是收割整田的農夫,比沿途的魏國、魯國的田疇紅火了許多,田埂歇晌的農夫們也時時飄出舒心的田歌。
17:有人說古時魯國公輸般的制作工藝巧奪天工,《墨子》中有記載:公輸子削竹木以為鵲,成而飛之,三日不下。
18:魯國季桓子想聘請他當費邑宰,管理費地。
19:其一,魯國嗣君是文姜所出,不得不考慮文姜的處境;其二,國恥難堪,只能隱藏,不可彰于諸侯;其三,執政的施伯,為人多謀少斷,膽色懦弱,不敢冒險相侵。
20:近來傳言董陶政聲不佳,這事背后,是否另有蹊蹺?你還是去魯國一趟,探知來龍去脈吧!
21:齊國大軍進攻魯國。魯莊公聽到齊國敲第一遍鼓時沒下令進軍,等到敲了三次鼓才下令,魯軍進擊大破齊國軍隊。眾領軍忙問何故,魯莊公笑曰:“第三次鼓就算加班了,你見過加班還有想好好干活的嗎?”。
22:戰馬沒有騎士的號令,只能原地駐立,打著響鼻,焦躁不安,殺機森冷,鐵血的氣息,山雨欲來,團團圍住魯國公府邸。
23:魯國的季氏執掌大權后,不知天高地厚,也到泰山去祭天,著實被孔子譏笑了一番。
24:秘魯國會以82票對12票的絕對優勢廢除了允許石油公司鉆井的法律。加西亞被迫為自己的“嚴重錯誤和肆意夸張”道歉。
25:魯國可就是在齊國旁邊,太公發兵可是朝發夕至,周公認為令公子能抵擋太公幾天?
26:這些女樂文馬陳列在魯國都城南面高門這個地方.
27:一個月以后,魯國境內到處傳揚著衛振殺妻求將,為人貪鄙,殘暴無情的傳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