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王廷相自己的話說,好些官員寧可要國家吃虧,也不會追討老百姓,寧可自己政事不力,也不能讓老百姓傷心。
2:張瀚退而思之,很佩服王廷相的見解,并一生謹記在心,不僅頗有建樹,而且清廉剛正,甚至對于權傾一時且有恩于己的重臣張居正,也敢于據理力爭。
3:王廷相由此得出結論:“居身之道,亦猶是耳,倘一失足,將無所不至矣!”。
4:云澤縱步上前,將短劍橫在王廷相脖前,語氣生硬,如果不想死,那就好好聽話,否則別怪我劍下無情。
5:據史*記載,明朝御史張瀚在任職初參見都臺長官王廷相時,王沒講什么大道理,只講了個乘轎見聞。
6:講完這段見聞后,王廷相感慨地說:“居身之道,亦猶是耳,倘一失足,將無所不至矣!”。
7:明朝御史張瀚的老師王廷相有一次坐轎子雨后進城,轎夫穿了雙新鞋,盡管非常小心,但還是踩到水洼,后來,他索性不顧惜新鞋子,滿不在乎地踩泥水了。
8:王廷相感嘆道:“居身之道,亦就是耳,倘一失足,將無所不至矣!”由轎夫“擇地而行”到“不復顧惜”的變化,不由得使人想起貪官的蛻變過程。
9:王廷相聽說此事,就告訴張瀚:“居身之道,亦猶是耳,倘一失足,將無所不至矣!”張瀚把好友的話記住了,終身不敢掉以輕心,一生清廉為官,遂成名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