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逢年過節長輩發發紅包,表下心意送點喜氣,其樂融融樂開懷;朋友之間發發短信,發個問候送個祝福,真心實意情滿懷,9.18就要發,收到短信的就會發。
2:而小山無依無靠,除了逢年過節,生辰祭日,家里偶爾上一點香火,這半年一直是吃不飽,穿不暖,掙扎在消亡線上。
3:每當逢年過節,過敏體質人群常常只能望梅止渴。
4:今一人在外打工,逢年過節,回家即新衣新褲,春風得意。
5:逛個商場,就怕媳婦不喊累;逢年過節,就怕丈母娘塞不住嘴;半夜三更,就怕寶寶打死不睡。你是光棍你怕誰,在家翹翹二郎腿。
6:小時,逢年過節,每家每戶必放鞭炮,【 】為了好玩,我會去點燃,雖然我心中不怕,但我仍戰戰兢兢的。
7:學子的金榜題名與老師的孜孜不倦息息相關,感謝老師的做法可以是最后的一頓聚餐,可以是畢業之后的聯系,可以是逢年過節時的問候,也可以是空閑時的閑聊,這些都可以讓老師感到安慰。
8:假如我不在了,就像是計算機丟失了一份不可復制的文件。我的朋友在深夜按下一串熟記于心的號碼,按到一半時手指戛然而止——再也不會有人接聽了;逢年過節她寫下一沓沓的賀卡,輪到我這張時,她沉思良久,最后在無人的風口將沒有地址的賀卡默默焚化……
9:家鄉是逢年過節母親的三分鐘懷舊,突然又聽到母親罵我一聲“王*犢子”好熟悉的罵兒話。家鄉是東北的大地河山在我夢中成形,朦朧間一個少女的身影出現在茫茫雪地,月白肌膚,月滿輪廓,睫護秋水,眉含孤清。
10:75歲的李作秀門前就有一座土地廟,她說,不光逢年過節去祭祀土地老爺,平時小孩受嚇了,也會到土地廟這里“叫魂”。
11:他家世代都在成都,逢年過節,十行俱下應接不暇。
12:逢年過節,各地政府照例都會給困難戶們送去慰問品,可是記者在調查中發現,這些慰問品大多是米、油、棉被,所謂“老三件”是也。
13:我哥有情有意的,在逢年過節的時候,他還常常探望他的老師呢!
14:每當逢年過節,高速公路的車潮便會擠得水泄不通,寸步難行。
15:君不見圣誕老人騎鹿來,鉆進煙囪不復回;君不見平安夜里擺臭襪,筒如長城口如海。逢年過節須盡歡,莫使長襪空對月。發你短信必有用,禮物快快送過來!
16:已經年逾90的第二屆農經系學生顏桂秋回憶,當時因為自己是外地學生,逢年過節嚴家顯先生就會邀請他去家里吃飯,師母會做很多拿手的福建菜。
17:在樹旁邊做農活的嘉祥街道村民山大媽告訴記者,這是他們眼中的神樹,每到逢年過節,老百姓都會自搭香臺在這里燒香拜祭,祈求家人幸福平安。
18:黨內“客氣”之習還表現在,逢年過節,你來我往,互相宴請,互相拜候,名曰:加強左右溝通;盯住領導生日、生病、升職頻頻送禮,名曰:尊敬領導等等。
19:鄉長也來了,鄉長也來看望這位為鶴鄉付出生命的烈士,他們能夠做的也就是逢年過節來看望看望,能夠幫撫的幫撫。
20:隨后他只身去了廣東,音訊很少,也就逢年過節回來看望我這把老骨頭一趟,然后就草草趕回去下沙鎮看他的父母……唉,都是陳年舊事了,不提也罷。
21:逢年過節時,媽媽的拿手好菜每次都讓全家人吃得津津有味。
22:其實統治王朝就是經營企業,只不過治國這一攤生意更大而已,做一般生意要交稅、還要應付工商檢查、安全檢查、消防檢查,逢年過節還得上貢,流年不利還會虧本破產。
23:在永興鎮的美梅石村,記者第一次看到孫中山先生在民國初期為村里一位經商有道的老者親筆題寫“耆年碩德”的石碑,逢年過節,至今受到后人的祭祀。
24:據了解,村里成立這個柳腔劇團已經有5年多時間了,村里的男女老少都是“柳腔迷”,每當農閑、逢年過節大家都會聚在一起“切磋”技藝。
25:吃苦受累女同胞,忍氣吞聲女同志。汗流浹背烈日曬,只為家庭謀幸福。逢年過節也豪邁,梳妝打扮俏模樣。豐胸柳腰亭玉立,美麗時尚賽西施。三八節日進來到,愿你漂亮老公笑!
26:逢年過節了,上面就派人派車去拉些羊子回來,至于牧羊人是誰,沒有幾個人過問。
27:經過了小叔鬧起來的風波之后,白少文一家跟四弟白少軍一家也算是鬧僵了,除了逢年過節遇到打個招呼外,其他時間都不再來往。
28:土葬還是火葬?土葬的話逢年過節可以回來看看,也不好挖出來看,我覺得還是火葬吧,方便,去哪都能帶著走,吃完面就趕緊去點火吧。
29:小時,逢年過節,每家每戶必放鞭炮,為了好玩,我會去點燃,雖然我心中不怕,但我仍戰戰兢兢的。
30:爸爸公司的待遇很好,逢年過節都會發放禮品。
31:這年頭人們行樂的機會越過越多,不在乎等到逢年過節;所以年情節景一回回地淡下去,像從前那樣熱狂地期待著,熱狂地受用著的事情,怕只在老年人的回憶,小孩子的想象中存在著罷了。
32:逢年過節,易春英和劇團的伙伴們就捆好行李卷,辭別家人。
33:逢年過節婦女們都梳蝴蝶型的發式,因為蝴蝶是古代百越族崇拜的圖騰,那么惠安女和古代百越族有什么關系呢?
34:還是小勇媽心胸敞亮,對我不存芥蒂,看我孤零零一個人,逢年過節,還讓小勇給我送這送那的……也是,不出這事兒就成親家了……
35:說來慚愧,我愛逛的商店除了書店就是食品店。這是因為饑餓給我們這代人留下了太深刻的印象。記得以前逢年過節,男人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到菜市場去買菜,要起大早在菜市場開門之前就排在前面,一開門就往里沖,以便在憑票定量供給的豬肉和雞蛋之外還能買到一只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