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真人不露面,露面非真人。禪宗的叢林里,多少燒火的、挑水的、煮飯的苦行者,都是在工作中參究悟道,凡夫肉眼是無法識得真面目的。
2:“工作無尊卑,悟道有深淺。”在禪門里,確是如此。唯有尊敬所有人等,才不會錯失學道的因緣。
3:然而如今,西人強勢崛起,悟道英杰與日俱增;華夏萬馬齊喑,固步自封日漸沒落。
4:在他砍木斷藤的時候用壞了五個石斧,在這其中感悟道了一些木的屬性,“木之蔥蘢,生機盎然,勃勃而發”。
5:萬古以來,修煉者多如恒河之沙,悟道者卻寥若晨星。
6:人生最高境界:佛為心,道為骨,儒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腦,從容過生活。三千年讀史,不外功名利祿;九萬里悟道,終歸詩酒田園。
7:文殊菩薩圣誕,佛為心,道為骨,儒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腦,從容過生活;三千年讀史,不外功名利祿;九萬里悟道,終歸詩酒田園。
8:若為情欲雜念分文,則本來面目一切抹倒,又為眼、耳、鼻、舌、身、意分損靈犀、蔽其慧性,以致不能悟道,所以達摩大師面壁少林九載者,是不縱耳目之欲也。
9:從白清雅秀氣而美麗的手心中接過小石塊也就是悟道石,拿到手中后神魂跳動得更是厲害,額上天鵬圖印也在閃爍著刺眼的光芒。
10:居在鋼筋水泥的森林里,行于廢氣彌漫的車流中,春之百花關在園林,秋之皓月擠在樓角,自由自在的“我”日日被物欲追逐著,無名的煩惱也就自然多了。我們修學悟道就是用一顆智慧的心回到生命的本身、體會生活的美好。
11:知道不等于悟道,悟道不一定能做到。
12:悟空頓然醒悟道:“我自東勝神洲傲來國花果山水簾洞來的。
13:悟道是知識轉化為能力的內化過程,素質的培養須通過師生一招一式的交流互動和示范效仿。
14:守仁格竹龍場悟道王陽明,可謂震霆啟寐,烈耀破迷,自孔孟以來,未有若此深切著明者也。
15:至少他尚且不是一個悟道的人,以至于他雖然鞠躬盡瘁,卻勞而無功。
16:被悟道大師說出兒時的稽處,宋姿破涕為笑,淚眼不好意思的瞄了瞄謝家軒,趕忙撒嬌打斷悟道大師的話,生怕他再繼續說下去。
17:佛經中提到,對于造成如此喪失機會的事情,若有人即便是片刻的隨喜,也會有數百輩子不得值遇證悟道。
18:人生悟道,在聰明的臺階上只能仰視,只能在智慧的峰頂才會鳥瞰。
19:你在一次次碰壁后省悟道:即使你對這個世界還一知半解,你還搞不清問題的全部,但有一點你現在就能做到——埋葬你的驚奇。
20:悟道是在任何情況下都能心胸寬廣地活著。
21:修真悟道者想要早日達到清凈無為的境界,就必須不斷排除私心雜念,克制邪惡的欲望,做到心如止水,這些也是我對你的期望。
22:對于出家一事蘇睒林上山時便說,出家在家皆為悟道,清凈化心,只要心存正道,在家出家都是一樣,況且他的心早已出家,又何必在外貌上做出多此一舉的改變。
23:自從119章主角熊清浦悟道后,仿佛破繭成蝶,主角不會再像以前那樣拘束和放不開,將會變得暢快淋漓,敬請關注!
24:據佛教《楞嚴經》記載,香嚴童子就是以聞沉香、觀香氣出入無常而悟道。
25:臘八節有說源于佛祖修行,釋迦牟尼為解救民生疾苦,出家為僧,初無收獲,后經六年苦行,每日只吃一麻一米,于臘月八日這一天悟道成佛,后認為了紀念佛祖,便在這天喝臘八粥。
26:肯定是犯錯了!季小聰也恍然大悟道哦!
27:克己復禮,修身悟道;贍養父母,居家孝道;光明磊落,辦事公道;誠實守信,處事厚道;扶危濟困,奉行人道;和諧文明,康莊大道!
28:聽說你最近在悟道,并在有幸得到一個得道高僧的指點后,你的道法有了質的飛躍,你師父也很喜歡你,因此老人還賜給你一個法號叫:悟(無)德!是嗎?
29:悟道擅長草書,多以草書之意和草書之法入畫,故作畫用筆點畫,飛動流轉,瀟灑縱恣,最終形成了熱烈豪放,沉雄灑脫而近于霸捍的大寫意畫風.
30:人的一生就是體道,悟道,最后得道的過程。
31:師本文從函?禪師的悟道分緣及其闡教并重的宗趣觀入手,申明他之所以能在明末清初之際攝受數千僧俗,乃是因其存在深徹的悟境和完竣的見識,非人們所謂"以忠孝節義垂示及門"所能規模。
32:悟道的禪師,不是我們想象中枯木死灰一般的老僧入定,真正的禪師,生活風趣,而且更具幽默感。
33:人生在世不容易,千萬不要把煩惱當菜吃。你的快樂,就是真個的世界。小徒弟問我,師父啊你悟道了什么呢。我告訴他,很多年以后,不許空手來給我上墳,起碼要帶幾個蘋果。
34:希望我們都可以領悟道德的真諦,并且如人們所愿:讓美好錦上添花,讓腐朽化為神奇。
35:天眼隨道,對什么道的悟性極高,開啟天眼后對這條道的感悟就會愈加通透容易,勝過開啟之前十倍不止對于悟道大有裨益。
36:看了看四周房間擺設,又看了看地上的麒麟鼠,杜重霄下意識地伸手入懷,待掏出一手黑灰后,方恍然大悟道:“幸虧師尊他老人家的‘歸去來兮符’!”。
37:悟道的人無心。無心,就是安詳的心、歡喜的心、無上的慈悲心、平等心,無上的喜舍心!沒有一樣他放不下的,包括他的生命、財產、老婆,沒有一樣放不下。臨命終你眼睛閉上,你放不下能如何?你能如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