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水濁則魚困,令苛則民亂。
2: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
3:“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間,國家無事,非遇水旱,則民人給家足。
4:非遇水旱,則民人給家足,都鄙廩庾盡滿,而府庫余財。
5:庶獄明則國無怨民,枉直當則民無不服,未有徵青蠅之浮聲,信浸潤之譖訴,可以允?四海,惟清緝熙者也。
6:在官言官,造福一方;在民則民,不棄理想。
7:天下土地,遠處何止千里,只是這咸陽乃天下之首,北方則戰事不斷,南方則民生凋敝,小姐當慶幸才是。
8:且數戰則民勞,久師則兵弊,此百姓所疾苦,而拘儒之所憂也。
9:“君臣不信,則百姓誹謗,社稷不寧;處官不信,則少不畏長,貴賤相輕;賞罰不信,則民易犯法,不可使令”。
10:賞罰不信,則民易犯法,不可使令。
11:我們知道,西漢盛世的頂峰是漢武帝時期,但被后代史家津津樂道的“七十年間,國家無事,非遇水旱,則民人給家足,都鄙廩庾盡滿,而府庫余財。
12:求仁者,體則存心養性,用則民胞物與,大公無我,故人悅。
13:國強則民強,國富則民富,國家昌盛則民族亦昌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