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呂蒙正與同朝一位吳姓官員素有嫌隙,他卸任宰相后,這位吳姓官員便在皇帝面前進讒,導致呂氏全族被迫流亡,不得不改成“高、江、盧、紀”四姓逃亡。
2:湖岸四周,點綴著蜚英塔、劉城廟、龍橋活水、昌江古渡、二圣明燈等“瑤湖八景”,附近有西皮山、呂蒙崗等新石器時代至商周時期的古文化遺址。
3:魯肅曾言呂蒙,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也。
4:還不是后來那個讓魯肅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的呂蒙。
5:由呂蒙的“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可知:世界是永恒發展的,人也是不斷變化和發展的。
6:三國時的呂蒙,年少不知讀書,后來猛醒發奮,最終大器晚成。
7:因為在孫策看來,呂蒙要留下主持遷徙之事,所以繳獲的兵甲優先供給征戰牛渚的部隊。
8:只有曾經愛慕過他的呂蒙子明知道,他這一去可能就再也不會回來了。
9:南郡是有名的堅城,昔日江東周瑜挾赤壁勝仗余威,尚且圍城一年余,呂蒙若自比周瑜圍城,恐怕將遭慘關羽歸師與南郡守兵的夾擊,而進退狼狽。
10:肅乃辭孫權,至陸口,召呂蒙、甘寧商議,設宴于陸口寨外臨江亭上,修下請書,選帳下能言快語一人為使,登舟渡江。
11:再看呂蒙。讀書使呂蒙的言談大有智慧,所以魯肅的語氣重在驚嘆:"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呂蒙也僅說了一句話:"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12:仿呂蒙正的對聯說這種現象,就是想當年無柴無米,走出十字街頭,無人雪中送炭;看今日有權有勢,坐著蘭鳥寶馬,都來錦上添花。
13:從呂蒙正拾千金而不動心,呂公著失重寶而不變色的這類軼事里,我們依稀可以看到唐人那灑脫豁達的流風余韻。
14:呂蒙以前一直都是很厭惡讀書,而以自己武力出眾為榮,立志做個斬將奪旗的猛將!不知怎么回事,現在聽著孫策問話,呂蒙卻有些慚愧羞澀,聲音也不復自信洪亮。
15:呂蒙正不計人之過一文贊揚了他不斤斤計較,心胸寬廣。在日常生活中,對別人應有寬宏大度,不計個人得失的胸懷。
16:呂蒙也是將自己剛剛獲得的那血淋淋的獸丹送給了清月,清月看見那鮮紅的獸丹也是有點反感,白杰倒是手急眼快的替清月接下了獸丹。
17:權咨嗟將卒,發憤嘆息,追思呂蒙、張溫,以為據才兼文武,可以繼之,自是拜建義校尉,領兵屯湖孰。
18:三國時的呂蒙,年少不知讀書,后來猛醒發憤,最終大器晚成。
19:翻譯成今天的話,就是說呂蒙正認為能照二百里的古鏡對他來說是多余的,他的臉只有盤子大小;古硯哈氣即潤,也是多此一舉。
20:三國時期,吳國大將呂蒙英勇無比,立下過赫赫戰功,但由于沒有讀過書,被當時的人們戲稱為"吳下阿蒙"。
21:智慧是一種財富,是一個人一生的財富。想想吧:如果曹操沒有郭嘉、程昱、賈詡等人的智慧;劉備沒有諸葛亮等人的智慧;孫權沒有周瑜、魯肅、呂蒙、陸遜等人的智慧怎么會實現三分天下的局面呢?也正是因智慧使他們的名字留下光輝的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