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園內共有維管束植物61科153屬185種;脊椎動物23目43科106種,包括魚綱、兩棲綱、爬行綱、鳥綱和哺乳綱等主要類群。
2:包括根或莖的維管組織及相關薄壁組織,若有維管束鞘和內皮包被則這二者也屬于中柱結構。
3:由于維管束內形成層和束間形成層的活動產生的環狀形成層結構,它的分裂活動可以形成次生木質部和次生韌皮部。
4:有維管束植物117科292屬478種,瀕危珍稀植物南方紅豆杉、銀杏等國家一二級保護植物12種。
5:平行脈序,維管束具有維管束鞘。
6:在此,寄主在類菌體膜中把根瘤菌包裹起來,并形成與根的維管束連接。
7:主根粗壯,其中柱周圍產生2或3輪呈同心環狀排列的異常維管束。這種異常結構對旱生植物具有重要的生態學意義。
8:莖中維管束環外有糊粉層。
9:根據萼片內的許多維管束結構,通常認為其由葉發育而成.
10:“韌皮部結”的發育直接來源于原形成層,發生在維管束分叉處,一般成對出現。
11:前者的維管束進入子房壁,后者的維管束進入子房的中軸,形成胎座維管束。至延長部后,胎座維管束逐漸消失。
12:這已經用于附生藻類和沉水維管束植物中。
13:利用盆栽試驗研究了水分虧缺對抽穗期小麥穗軸維管束系統的影響。
14:所有維管束都互相連通,因而得以迅速而有效地完成器官之間的運輸。
15:重穗型組合的維管束穎花負荷量、總庫容負荷量均與汕優63相當.
16:注意:莖外側缺乏木質化組織,內部只有薄壁組織,維管束中有大型的通氣腔。
17:維管束是輸導組織中的主要構成部分.
18:在初生生長過程中,部分髓射線薄壁細胞轉變為異常形成層束,異常形成層束再分化產生新的維管束。
19:結果表明,維管束數目與一、二次枝梗數及穎花數有密切關系。
20:對兩系雜交稻穗頸節維管束特征及其籽粒充實進行了研究.
21:葉肉細胞的細胞核比維管束韌皮組織細胞核解體消失稍快.
22:在子房室下區,子房壁外方的維管束已可清楚的確認出心皮背束、隔膜束及胎座維管束。
23:植被組成種類尚稱豐富,計有維管束植物91科273屬349種,其中野生植物204種,栽培植物145種。
24:突變體節間的表皮細胞和下皮細胞形態異常,而且小的維管束排列也與野生型不一樣。
25:REP1調節內稃的屬性和發育。REP1在花發育早期只在內稃原基表達,而在花發育后期迅速擴散到雄蕊和內外稃的維管束中表達。
26:大鶴望蘭花梗橫切面近三角形,花梗的維管束分散分布在基本組織內。
27:鴨跖草花梗頂部的維管束分布在中央的基本組織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