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其中,儒家的法律思想作為儒家法文化的精髓,極大地體現了民本主義的精神。
2:中國儒家智德觀的特點在于,它把知或智主要看作是一種人事之智或者說是知人之明。
3:我們應該正確評價先秦儒家法律思想中的“禮治”思想,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以有利于我國社會主義法制建設。
4:教育的目的在啟發人性中固有的求知、想好、愛美的本能,使它們盡量生展。中國儒家的最高的人生理想是“盡性”。他們說:“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能盡物之性則可以參天地之化育。”教育的目的可以說就是使人“盡性”,“發揮性之所固有”。
5:從佛教的否定人生,儒家的正視人生,道家的簡化人生,這位詩人在心靈識見中產生了他的混合的人生觀。
6:儒家者流蓋出于文士。墨家者流蓋出于武士。道家者流蓋出于隱者。名家者流蓋出于辯者。陰陽家者流蓋出于方士。法家者流蓋出于法述之士。
7:他們使用的文字,既不是朝鮮半島的諺文,也不是越南的喃字,而是漢字,且文法和遣詞用語也是漢文,其詩之旨趣,也是儒家之禮樂王化。
8:16歲時,葛洪開始讀儒家經典及諸子百家之書,兼具文才武略。
9:荀子生于古代的封建制度要被推翻,以將建立強權*制為目標的秦國為亂世打上休止符的時期,可謂是亂世之末的大儒家,諸子百家的集大成者。
10:字里行間,流淌著青春的無悔、相知的慷慨、儒家的樸直、充滿青春成熟后的憧憬……
11:他的詩,儒家著作的引文遍布字里行間,零星的漢字散見于英文詩頁。
12:“中庸之道”是儒家思想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倡導的是對待自然、社會和人類自身的“不偏不倚”、“中行”、“適中”和“執中”。
13:從認識論的角度看,中正與兩端保持等距離,是最完美的均衡狀態,無論偏向任何一端,都將破壞均衡,同樣這與儒家的中庸之道,在本質上是完全一致的。
14:史天健、朱云漢、張佑宗等政治學者進行的政治調查研究顯示,隨著中國逐步現代化,對儒家價值觀的認同正在與日俱增。
15:儒家一向主張有教無類,所以浩然九州劍會的人很多,但是全本的浩然九州劍,能夠知道的也就那寥寥幾人罷了。
16:但作為一名無政府主義者,他欣賞的是杜甫身上親切、自然的一面,而對其憂國憂民的儒家思想則略為不屑。
17:中國歷史流傳最廣的思維方式是喜歡從整體上、宏觀上把握一切,卻缺乏嚴密細致的推理過程。比如:儒家學說就認為,一個人如果做好道德修煉,則處理世間一切問題都會迎刃而解。這顯然是非理性的。——張宏杰。
18:“天人合一”,是儒家的理念,要符合上天及自然規律做人,內圣外王,把天人合一的真諦說到一塌糊涂,一個“王”字,盡顯儒家被后人任意把玩之弊;太極,來自。
19:釋道如藥餌,死生得失之關,喜怒哀樂之感,用以解釋冤愆、消除怫郁,較儒家為最捷;其禍福因果之說,用以悚動下愚,亦較儒家為易入。
20:“文以載道”思想是儒家功用詩學的核心,而美刺說則是其重要內容。
21:取于為富不仁之徒,用于貧困無依之輩,非但無愧于心,且是仁人義士的慈悲善舉,儒家佛家,其理一般。
22:儒家的經典《春秋》,內容上“微言大義”,語言上“一字褒貶”。
23:在儒家的理想,偉大人格的成就并不止于個人的修養和一己的通識博知,而在推己及人,關心、教育和改革社會。
24:按照儒家的思想來說,十載寒窗就是為了以后可以一朝成名,入仕是你們每個人的選擇。
25:三言兩語之間使儒家體用雙廢,可謂一招斃命。
26:***說:“歷代有作為、有成就的政治家都是法家,他們都主張法治,厚今薄古;而儒家則滿口仁義道德,主張厚古薄今,開歷史倒車。接著念了新寫的。
27:我讀“論語”》剛一露頭,就被“新儒家”們鳴鼓而攻之,這場氣壯山河的“孔子保衛戰”,據稱已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
28:他仗著一分堅韌,以儒家格物術為基,獲得了推演陣法、功法、丹藥乃至天道法則的超級能力,從此以狂者精神證道,與人斗其樂無窮,爽事不斷,與天斗其樂無窮爽事不斷。
29:對唐王朝來說,這就是儒家所提倡的寬大為懷,以德服人。
30:看著朱桓玉在那里侃侃而談,什么儒家十三經。
31:這是一個儒道成圣的故事,儒家教化萬民,道家替天行道,此時佛教大興、道教贏弱、百家艱難、十國相爭,巫妖虎視眈眈,蠻族屠城作亂。
32:岳不群有心傳浩然正氣功給陸大有,這套內功是他練紫霞之前所練的,不光可以修煉內功,更可以養育胸中儒家的浩然之氣。
33:他們之前有的甚至是書生,但受儒家忠君報國、光宗耀祖、建功立業等思想影響,他們寧愿深入虎穴,拿身家性命來立功異域、以取封侯,也不愿死無所名。
34:古為今用宣揚國學邯鄲儒家跆拳道館開館。
35:其后戰國動亂,一代魔君秦始皇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周而亡諸侯,囊括四海,并吞八荒,于是廢先賢之道,焚書坑儒,毀去儒家修行之路。
36:墨家教我們行俠仗義,儒家教我們待人接物,道家教我們輕生死,法家讓我們認識政治現實。
37:如此洶洶誅心勘問靈魂,天下孰能不誠惶誠恐?儒家記仇。
38:儒家說了,惻隱之心為仁,羞惡之心為義,辭讓之心為禮,是非之心為智,不疑之心為信。
39:儒家孟子認為人天生有惻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是非之心,所以人性本善。
40:而世間流傳的《抱樸子內篇》乃后人偽作,混以儒家綱常名教,變得不倫不類。
41:執政黨若能順勢而為,效漢武帝復古更化、撥亂反正,復歸中華道統,施行儒家憲政,既可保證國家成功轉型,亦可再建千秋偉業。
42:事實上,作為中國民族傳統文化主脈的儒家文化,在前期創造社作家身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痕跡。
43:據相關記載,謝安家教的主要內容包括以儒家禮法為核心的“儀范”、子弟的從政態度與能力、玄學清談及文學藝術等。
44:牟宗三著力于傳統儒學的專研,謀求儒家哲學與康德哲學的融通,并力圖重建儒家的“道德的形上學”。
45:儒家,道家,法家,兵家,陰陽家,商家,醫家等眾多流派在太學開堂授課,流派眾多,呈現眾說紛紜的局面,其中以儒家和兵家占據大統,法家等一眾流派忝陪末座。
46:中國儒家傳統所講的“仁”、“理”其最高的依據乃是“天命”或“天理”,它類似于西方現代宗教學中所言的“終極實在”。
47:“志道”之學,指中國古代知識分子自覺地追求儒家的道德境界,并以此作為立身處世的終極價值依據。
48:趙匡胤黃袍加身,氣吞山河,大宋禁軍揮戈指天下;雁門關外,契丹遼國初露崢嶸,厲兵秣馬,以待天時;面對如此兵鋒,南唐儒家少年,投筆從戎,烏衣行天下。
49:儒家以做官不做事為名士作派,終日玄談,在職酗酒,觀賞性事,競賽頹廢,其作為直比當時腐敗的社會更腐敗,實在令人齒冷。
50:劉完素這里所言,似乎還不是說他乃醫中亞圣,而是他特別推崇仲景之書,乃醫家經典,醫家雖無法與儒家至圣等量齊觀,但亦可權稱為亞圣。
51:儒學作為傳統文化博大精深的重要方面,對于國人影響甚深,世界范圍內亦對于儒家文化百般推崇。
52:元朝統一全國后,吸收漢法,推崇孔子的儒家思想。
53:儒家推崇的就是這些禮樂,把流行樂看成是鄭衛之聲,亡國之音。
54:中庸思想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它所推崇的儒家“中和”思想與和諧教育理論對高校構建和諧校園有一定的借鑒和啟示作用。
55:儒家學說推崇的理想人格是“君子”,“君子”通過立功、立德來超越死亡,他的人格特征往往被統治階級所利用,但對世人具有永恒的激勵和警策作用。
56:儒家榮辱觀以追求成仁取義為價值取向,是以群體為本位,強調國家民族利益的至上性。
57:因為受儒家思想薰陶,這個民族的人們和平、謙遜、主張以禮待人.
58:到后世儒家提倡“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時,就每況愈下了,口頭上不再承認人們的物質追求,而要把這種私欲掩藏起來。
59:儒家的知識最終沒有形成屬于生命的,就是因為儒家還有“賣弄”的痕跡,老子批判儒家“驕氣多欲,浮詞淫志,”儒家的知識真是這樣的。
60:禮儀文明,擎立誠信;禮尚往來,如醇交情;禮賢下士,惟吾德馨;禮記論著,儒家書經;禮以待人,文質彬彬;禮讓謙虛,天道酬勤;禮樂春秋,修身學進!
61:而關于現代新儒家是否屬于中體西用派,歷來聚訴紛紜,莫衷一是。
62:王船山在詩歌理論與創作實踐中,堅持儒家倫理思想與“詩教”原則及其獨特的“神韻”觀。
63:宋代家訓中的“女教”反映了宋代兩性關系上男性的話語主導權,宋儒借此成功地塑造了宋代女性,完成了儒家倫理對家庭的滲透。
64:托馬斯?阿奎納提出的有機社會和美德需求的概念,與儒家倫理的某些方面不謀而合。
65:他沒有恪守儒家教條,他尊王而不攘夷,進兵南中,和撫夷越,在三國中執行了最好的民族政策。
66:他們恪守儒家“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古訓,秉承“勤政愛民”、“尊主澤民”的臣道傳統。
67:碧眼狐貍是撕裂男權社會的惡魔,俞秀蓮是恪守傳統、壓抑欲望的儒家女性,她們是玉嬌龍身為官小姐與追求江湖夢的鏡子兩面。
68:諳熟曲阜旅游情況的陳國忠曾建議曲阜市搞一批“詩禮人家”,傳承和展示儒家的文化精髓,將儒家文化引向城區,引向鄉村,引入家庭。
69:究其原因,皆因后世這些只知尋章摘句的腐儒未得儒家思想的精髓,缺少了孟子那一份學究天人的大智慧、濟世安民的大志向與哀眾生苦的大慈悲。
70:一百零三、其中,儒家的法律思想作為儒家法文化的精髓,極大地體現了民本主義的精神。
71:其中,希臘文明和希伯來文明的交融,成為古代東方文明之根,儒家文明不斷是中國文明之源。
72:中國封建大一統的儒家意識形態,對民間言論的禁錮極其苛酷。
73:春秋時期倫理政治價值觀的轉向主要表現在殷周神權政治價值觀的崩解、重人事輕神事,思想變遷與價值轉向及民本論,奠定儒家民本主義思想基石三個方面。
74:險惡如斯,虛偽如斯,竟大言不慚地奢談解民倒懸?敢問諸位:春秋以來三五百年,可有此等荒誕離奇厚顏無恥之學?有!那便是儒家!便是孔丘孟軻!
75:儒家思想也提倡禮義廉恥,這種思想有幾千年的歷史,在東方社會根深蒂固。
76:傳統的儒家思想也認為,捐錢要不留名,以免有沽名釣譽之嫌。
77:當一個人口眾多的國家,各人行動全憑儒家簡單粗淺而又無法固定的原則所限制,而法律又缺乏創造性,則其社會發展的程度,必然受到限制。
78:久讀圣賢之書,這等儒者的襟懷、器識及宏愿早已浸潤到凌云翰的血肉、骨骼乃至靈魂深處,令他時常沉湎于儒家理想之中,四處追尋,上下求索……
79:他博學多才,既是東漢末年有名的儒家學者,又是多才多藝的文士,于辭章、數術、天文、音樂、史學、文學無一不通。
80:諫諍是一項綜合了諸種文化因素的政治實踐,儒家對唐代文人諫臣意識的形成及其諫諍活動產生了很大影響。
81:特殊的家境滋養了他伊斯蘭文化的生成;在燕王府的經歷,不但使他系統地接受了儒家文化教育,而且吸收和研究了佛教文化。
82:宗廟用于供奉朝鮮王朝王室祖先靈位的祠堂,它深受儒家傳統的影響。
83:道、佛相爭,儒家獨霸,三門互不相讓,都有吞九州天地之心,李十一為求武道,以殺立威,道佛儒皆可殺,殺一切阻撓之人。
84:世俗的儒生,不博覽群書,除了研讀經書、緯書以外,只看注解儒家經術的著作。
85:世俗的儒生,不博覽群書,除了研讀經書、緯書以外,只看注解儒家經術的著作而且。
86:我國教育受儒家影響,除尊奉孔子為至圣先師外,并注重德智體群美五育的均衡發展。
87:道家思想主張無為而治,法家思想主張以法治國,儒家雖然不完全反對法治,但認為禮治比法治更理想,主張以禮治為主,以法治為輔,將禮視為治國安民的根本大綱。
88:儒家主張推行“仁”政,垂拱而治。
89:“本有濟世志”的他如生逢順世應該是儒家思想的忠實奉行者。
90:春秋戰國時代是個百花爭放,百家爭鳴的時代!而墨子初學孔孟之道,后來對儒家的等級繁瑣禮樂等感到了厭煩,不學儒學而自成一派:墨家學派。
91:孫和張揚儒家正統的娛樂觀念,表明孫吳政權進入中期以后,其第二代人物受到儒家思想的影響而逐漸雅化。
92:武松為兄報仇而手刃仇人,在作為封建官方意識形態的儒家文化中,因體現了孝義而得到贊許。
93:儒林學子中學識淵博者本就無數,驚才絕艷之輩也從不匱乏,但是許多人卻無法真正的融入儒家之道,不是其他,就是因為長生的那種狀態。
94:在后世儒家的傳說中,周軍“前歌后舞”,沒有殺一個人,沒有流一滴血,商朝就自行崩潰,在人民的擁戴下,武王登上了天子的寶座,從此刀槍入庫,馬放。
95:直到現在,中國文化遺產中,仍舊受到世界擁戴和引起興趣的有兩方面:藝術和儒家思想。
96:從“天人合一”、“體用一源”到“智的直覺”,是儒家思想能與時俱進而脫胎換骨的生機所在,也是貫穿儒家文藝美學發展的內在理路和思維方式。
97:儒家思想還有一個重要的內容就是主張人人可以議論國事,社會是個議論風發、意氣風發的社會。
98:在中國古籍圖書的發展史上,儒家經書成為格外醒目的一類.
99:孔子席不暇暖地周游列國,為的就是宣揚儒家的仁道思想。
100:對內善待百姓,對外卻要兇狠一些,禮儀之道僅限我炎黃子孫,對外族且不可以儒家思想對待,所謂養虎遺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