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無也。
2:現在如果請夷狄國前來幫忙,自然是遠水不解近渴,但是,如果飛鴿傳書,讓他們在北邊動手,圍魏救趙,也不失為一個好辦法……
3:另外,古代漢族的交領衣往往為右衽,而左衽通常是所謂“夷狄”(古代對少數民族的蔑稱)的風俗,因此孔子才有“微管仲,吾其被發左衽矣”的議論。
4:而夷狄殊俗之國,遼絕異黨之地,車不通,人跡罕至。
5:今中華強盛,徒兵一千可敵夷狄數萬,夷雖眾,有何懼哉!
6:爾為私情氣殺老父、謀害義兄,是為喪德敗行之輩;率夷狄之徒兩次越過長城,高舉的屠刀之下,千里為墟、蒼生涂炭,是為奴顏婢膝、狼心狗行之徒。
7:風雷陰雨,日月交蝕,在法司中,在市薼,對夷狄,對俗子,對商賈,對**,酒醉后,夜事后,毀形異服,腋氣臊臭,鼓動喧嚷,不盥手漱口。
8:從理論上,他認識到西方軍事科學可抵御外侮、洋人非夷狄之輩.
9:春秋季世,王綱界紐,周邊文化相對落后的部族乘機進攻中原,有些諸侯國被蠻風陋俗所化,完全失卻中原先進文明的資格,故只配把它當夷狄看待。
10: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而朕愛之如一也。可見文皇之胸懷,不愧天可汗之名也。
11:兵強馬壯沖巨浪,安邦定國滅夷狄。
12:本文認為蒙元統治者“華夷有別”與“內華夏、外夷狄”的偏見比較淡薄,對邊疆少數民族較少歧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