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陶貧士七首 / 作者:蘇軾 |
人皆有耳目,夫子曠與婁。
弱毫寫萬象,水鏡無停酬。
閑居惜重九,感此歲月周。
端如孔北海,只有樽空憂。
二子不并世,高風兩無儔。
我後五百年,清夢未易求。
|
|
和陶貧士七首解釋:
《和陶貧士七首》是宋代文學家蘇軾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人皆有耳目,夫子曠與婁。
弱毫寫萬象,水鏡無停酬。
閑居惜重九,感此歲月周。
端如孔北海,只有樽空憂。
二子不并世,高風兩無儔。
我後五百年,清夢未易求。
詩意:
這首詩詞是蘇軾與他的友人陶貧士共同創(chuàng)作的。詩中表達了對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與感慨。詩人認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耳目,但是他們在欣賞自然景物時,卻顯得曠達而不受拘束,如同夫子和婁子一般自由自在。詩人以細小的毛筆勾勒出無盡的景象,就像水中的鏡子一樣,永遠停不下來。在閑居中,詩人珍惜重陽節(jié)這一特殊的日子,感慨歲月的循環(huán)。他認為自己的品行如同北海孔子一般高尚,但只有酒杯空空,帶來了憂慮。他將自己與陶貧士相比較,認為兩人都是才子,但卻無法同時存在于世間,高尚的風采無人能及。最后,他描繪了自己在五百年后,仍然懷揣著追求清凈夢境的希望,但卻難以實現(xiàn)。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展現(xiàn)了蘇軾對自然、人生和理想追求的思考。詩中運用了對比手法,通過對人們與自然的感知方式的對比,突出了蘇軾作為文人的獨特性。他通過描述自然景物的細膩之處,展示了自己寫作的才華和對藝術的追求。在對待人生和歲月的態(tài)度上,詩人展現(xiàn)了對光陰流轉的感慨和對于珍惜時光的呼喚。他將自己與孔子相提并論,旨在表達自己對高尚品德的追求,但又透露出內(nèi)心的孤寂和憂慮。最后,詩人展現(xiàn)了對未來的憧憬與希望,表達了對清凈夢境的渴望,同時也透露出對現(xiàn)實的無奈。整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蘇軾對自然、人生和理想的獨特見解,展現(xiàn)了他作為文人的情懷和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