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陶貧士七首 / 作者:蘇軾 |
我家六兒子,流落三四州。
辛苦見不識,今與農圃儔。
買田帶修竹,筑室依清流。
未能遣一力,分汝薪水憂。
坐念北歸日,此勞未易酬。
我獨遺以安,鹿門有前修。
|
|
和陶貧士七首解釋:
《和陶貧士七首》是蘇軾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我家六兒子,流落三四州。
辛苦見不識,今與農圃儔。
買田帶修竹,筑室依清流。
未能遣一力,分汝薪水憂。
坐念北歸日,此勞未易酬。
我獨遺以安,鹿門有前修。
詩意:
這首詩詞是蘇軾寫給陶貧士的七首詩之一。詩中表達了作者家中的六個兒子流落在外的辛苦和不得志的境遇,而作者自己則過著平靜安寧的生活。他購買田地,種植竹子,建造房屋,依靠清流而居。然而,他感到遺憾的是自己還不能完全解除兒子們的憂慮,無法幫助他們擺脫貧困。他靜坐思考著兒子們歸家的日子,明白這種辛勞并不容易得到回報。盡管如此,他仍然留下一份寧靜與安慰,期待著兒子們返回家園。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了的語言描繪了作者家庭的境況和他自己的心境。蘇軾通過對比家庭的困境和自己的安逸,展現了一位父親對兒子的深情和無奈。詩中流露出對兒子們流落他鄉的牽掛和對家庭團聚的期望,同時也表達了對兒子們未來的擔憂。
詩中的"農圃儔"一詞,形象地描繪了作者與農民們一同勞作的場景,凸顯了作者與農民的親近和對農耕生活的向往。而"鹿門有前修"則映射了作者對兒子們前途的期許,希望他們能夠在追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想中有所成就。
整首詩詞流露出蘇軾對家庭、對兒子們的關懷之情,表達了一位父親對子女的愛與期望,同時也反映了那個時代士人對家庭團聚和平安幸福的向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