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子由除夜元日省宿致齋三首 / 作者:蘇軾 |
當年踏月走東風,坐看春闈鎖醉翁。
白發門生幾人在,卻將新句調兒童。
|
|
和子由除夜元日省宿致齋三首解釋:
《和子由除夜元日省宿致齋三首》是蘇軾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下面是這首詩的中文譯文:
當年踏月走東風,
坐看春闈鎖醉翁。
白發門生幾人在,
卻將新句調兒童。
這首詩詞的詩意和賞析如下:
這首詩詞描繪了蘇軾在除夜和元日期間,省宿致齋的情景。首先,"當年踏月走東風"表達了蘇軾回憶往事的心情。"踏月走東風"意味著他在童年時代曾經追逐月亮、奔跑在東風之中,展現了他年少時的活力和豪情。
接著,"坐看春闈鎖醉翁"描繪了蘇軾坐在室內,通過窗戶觀察春天的景象。"春闈"指的是科舉考試的場所,"鎖醉翁"則是指被鎖在春闈內的醉鬼。這里用春闈和醉翁作為景物,折射出作者內心對官場生涯和人世紛擾的感慨和擔憂。
接下來的兩句詩,"白發門生幾人在,卻將新句調兒童",表達了蘇軾對門下學生的思念和對新詩創作的期待。"白發門生"指的是年紀漸長的學生,"新句調兒童"則表示蘇軾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夠具有童心般的純真和活力。這里通過對學生和新詩的寄托,表達了蘇軾對于傳承和創新的思考。
整首詩詞以回憶、觀察和期待為線索,通過描繪春天的景象和對學生、詩歌的思考,抒發了蘇軾對時光流轉和人生變遷的感慨。同時,通過對童年和成年的對比,展現了作者對于純真、活力和創新的向往。這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抒發了蘇軾在歲末時刻的情感和思考,體現了他對詩歌創作的熱忱和對人生的思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