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阮郎歸 / 作者:張掄 |
炎天何處可登臨。
須于物外尋。
松風澗水雜清音。
空山如弄琴。
宜散發,稱披襟。
都無煩暑侵。
莫將城市比山林。
山林興味深。
|
|
阮郎歸解釋: 《阮郎歸》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張掄。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炎天何處可登臨,
須于物外尋。
松風澗水雜清音,
空山如弄琴。
宜散發,稱披襟,
都無煩暑侵。
莫將城市比山林,
山林興味深。
譯文:
在炎熱的天氣中,何處可以登高遠眺,
必須去追尋超然的境界。
松樹的風聲與澗水的聲音交織在一起,
空山猶如彈奏著琴聲。
宜散發自然,舒展衣襟,
一切都沒有被煩躁的暑氣侵擾。
不要將城市與山林相比較,
山林中的樂趣更加深遠。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炎熱夏天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對于遠離塵囂、追求自然寧靜的渴望。詩中的"登臨"和"物外尋"表明詩人渴望得到一種超脫塵俗的體驗,想要遠離城市的喧囂和煩憂。松樹的風聲和澗水的清音相互交織,形成一種美妙的和諧,空山的景象也像是在彈奏著美妙的琴音,給人一種寧靜和悠然的感覺。
詩人提到"宜散發,稱披襟",表達了對于自然的隨性和舒適的態度,意味著應該讓自己的頭發自然散開,衣襟舒展,不受束縛。詩人進一步強調"都無煩暑侵",暗示在山林之中可以遠離熱浪和煩躁,感受到清涼和寧靜。
最后兩句"莫將城市比山林,山林興味深"是詩人的寄語,他告誡人們不要將城市的喧囂與山林的寧靜相比較,因為山林中的樂趣更加深遠。這也表達了詩人對于自然山林的喜愛和追求,認為只有在大自然中才能找到真正的樂趣和滿足。
整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描繪山林的靜謐和寧靜,表達了詩人對于追求自然、遠離塵囂的渴望,以及他對大自然美好與城市喧囂的對比思考。詩中運用了自然景物的描寫和音樂的比喻,使得整首詩詞充滿了詩意和意境,讓人感受到一種寧靜和舒適的氛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