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鷓鴣天(遁齋自作生日) / 作者:郭應祥 |
垂領紛紛已二毛。
可堪州縣尚徒勞。
催科自笑陽城拙,勇退應慚靖節高。
來祝壽,笑兒曹。
說椿說柏說蟠桃。
世間底事非前定,妙理還須問濁醪。
|
|
鷓鴣天(遁齋自作生日)解釋: 詩詞:《鷓鴣天(遁齋自作生日)》
朝代:宋代
作者:郭應祥
垂領紛紛已二毛。
可堪州縣尚徒勞。
催科自笑陽城拙,
勇退應慚靖節高。
來祝壽,笑兒曹。
說椿說柏說蟠桃。
世間底事非前定,
妙理還須問濁醪。
中文譯文:
鷓鴣鳴叫聲此起彼伏,
已是二十個朝代流轉。
可憐那州縣官員,
辛勤努力卻空費心機。
自嘲自嘲,我這陽城人愚拙,
實在無法與節儉高尚相比。
來祝賀我的生日,眾人都歡笑嬉戲,
談論松樹、柏樹、和仙桃。
世間的事情本非事先注定,
奧妙的道理需要向樸實的酒漿尋求。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郭應祥在自己生日時自遁齋而作。詩中以鷓鴣鳴叫的聲音來形容歲月的流逝,暗示自己已經年過半百。詩人郭應祥自嘲自己是陽城人,感到自己的才能與靖節高尚的人相比,實在是十分愚拙。他認為自己努力工作卻無法與州縣官員相比,因為州縣官員的努力常常是徒勞無功的。
在生日慶祝中,詩人歡笑著迎接朋友們的祝賀,大家談論著松樹、柏樹和仙桃等事物,象征著人生中的各種奇妙的事物。詩的最后一句表達了一種智者需向樸實的酒漿尋求奧妙的觀點,意味著詩人認為人生的智慧并非來自于事先的設定和計劃,而是需要通過樸素的生活體驗和思考來領悟。
整首詩以簡練、明快的語言描繪了作者對自己生日的感慨和思考,表達了對社會現實的批評和對人生智慧的追求。詩中運用了比喻和象征手法,以及以對比的方式突出詩人的自嘲和對生活的思考,給人以深思的啟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