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贈孫莘老七絕 / 作者:蘇軾 |
去年臘日訪孤山,曾借僧窗半日閑。
不為思歸對妻子,道人有約徑須還。
|
|
贈孫莘老七絕解釋:
《贈孫莘老七絕》是蘇軾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去年臘日訪孤山,
曾借僧窗半日閑。
不為思歸對妻子,
道人有約徑須還。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蘇軾在去年臘月日子里登上孤山,借住在僧人的窗戶旁邊度過半天閑暇。他并沒有因思念妻子而回家,因為他與一位道士有一個約定,必須返回。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明快的七絕形式,表達了蘇軾的一種豪情和志向。他通過描述自己在孤山上的經歷,展示了自己對于追求道義和實現個人目標的決心。
首先,詩的開頭"去年臘日訪孤山",表明蘇軾在去年臘月的一天去訪問了孤山。"孤山"象征著他孤獨的心境和超越塵世的境地。
接著,蘇軾提到他在那里借住在僧人的窗戶旁邊,度過了半天的閑暇。這里的"窗"是指僧人的窗戶,意味著他停留在僧人的住處,享受了一段寧靜和自由的時光。這種安靜的環境給了他思考和反思的機會。
然而,盡管他懷念妻子,但他沒有因思念而回家。他說:"不為思歸對妻子",表明他不會因為個人的情感而放棄自己的追求和決心。他有一個和道士的約定,必須返回。這顯示了他對于自己的承諾和誠信。
整首詩通過簡潔的表達展示了蘇軾堅持追求道義和實現個人目標的決心。他不為個人情感所動搖,而是堅定地遵守自己的諾言。這種精神和態度使他成為了一位有遠見和決心的人物。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展示了蘇軾的決心和追求,表達了他對于道義和個人目標的執著。它同時也反映了他對于人生中的選擇和責任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