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卜算子 / 作者:郭應祥 |
春事到清明,過了三之二。
秾李夭桃委路塵,太半成泥滓。
只有海棠花,恰似楊妃醉。
折向銅壺把燭看,且莫教渠睡。
|
|
卜算子解釋: 《卜算子》是宋代詩人郭應祥的作品。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春天的事情一直到了清明,
過了三月的二十三日。
嫩李、夭桃都被塵土所棄,
大部分已變成了泥濘。
只有海棠花,宛如楊貴妃陶醉的樣子,
被折下來放在銅壺旁邊,細細地觀賞,
千萬不要讓她沉睡不醒。
詩意:
《卜算子》描繪了春天的景象,特別是在清明時節的景色和意象。詩人以清明時節為背景,通過對春天之景的描繪,表達了人事消逝、歲月流轉的哀愁之情。詩中運用了富有象征意味的花卉形象,通過對海棠花的描寫,表達了對逝去的美好時光的懷念和珍惜,同時也寓意了生命的短暫和無常。
賞析:
《卜算子》以清明時節為切入點,通過對自然景象的描繪,展示了詩人對光陰易逝、人事如夢的深切感慨。詩中以海棠花為獨特的意象,與其他凋謝的花卉形成鮮明對比,突出了它的美麗和珍貴。海棠花被比作楊貴妃陶醉的樣子,意味著美好的事物往往是短暫而逝去的,而我們應當珍惜眼前的時光和美好。最后兩句“折向銅壺把燭看,且莫教渠睡”,呼喚讀者不要讓美好沉睡,而是要及時把握、珍惜眼前的美景和時光。
這首詩詞通過對春天景象的描繪,抒發了對時光流逝和生命短暫的感慨,同時表達了對美好事物的珍惜和呼喚人們要把握當下的思想。它以簡潔凝練的語言和富有意象的描寫,展現了宋代文人對情感和生命的獨特感悟,給人以深思和共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