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鵲踏枝 / 作者:仲殊 |
一霎雕欄疏雨罷。
三月十三,曾是寒食夜。
盡日暖香熏柏麝。
西施醉起留歸駕。
酒滿玻璃花艷冶。
莫負春心,快飲千鐘罷。
春在燕堂簾幕下。
年芳不問東君借。
|
|
鵲踏枝解釋: 《鵲踏枝》是宋代仲殊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一霎雕欄疏雨罷。
三月十三,曾是寒食夜。
盡日暖香熏柏麝。
西施醉起留歸駕。
酒滿玻璃花艷冶。
莫負春心,快飲千鐘罷。
春在燕堂簾幕下。
年芳不問東君借。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春日的場景。詩人以描寫雨過天晴、春意盎然的景象為出發點,表達了對春天的熱愛和興奮之情。詩中以寒食夜為背景,寒食節是中國古代的傳統節日,與清明節相鄰,通常在三月或四月的陽歷日期。寒食夜指的是在寒食節前一晚的夜晚。
詩人在詩中用細膩的描寫展現了春天的美好景象,如雨后的清新、芳香的氣息、醉酒的西施等等。他借酒助興,表達了對春天的熱切期待,鼓勵人們不要錯過春天的美好時光。
賞析:
《鵲踏枝》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春天的景象,展現了詩人對春天的熱愛和向往之情。詩中運用了一些意象和典故,增加了詩詞的藝術性和深度。
詩中的"一霎雕欄疏雨罷"描述了雨后的景象,雕欄疏雨意味著雨孔中的水滴滴落,雨過天晴,清新的空氣中彌漫著潮濕的氣息。
"三月十三,曾是寒食夜"提到了寒食夜,寒食節期間人們不生火做飯,以冷食為主,同時也是清明節的前一天。通過這一典故,詩詞中透露出一種與傳統文化的聯系和情感共鳴。
"盡日暖香熏柏麝"描繪了春日的芬芳氣息,溫暖的陽光和花香充盈在柏樹和麝香之中。這種描寫使讀者能夠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和生機。
"西施醉起留歸駕"是詩中的一個意象,西施是古代美女的代表,她醉酒后不愿離去,與春天的美景相得益彰,凸顯了詩詞中對春天的向往和追求。
"酒滿玻璃花艷冶"形容酒滿杯盞,酒杯中的花朵華麗而絢爛,給人一種視覺上的享受,也增添了詩詞的艷麗氣息。
"莫負春心,快飲千鐘罷"呼喚人們不要辜負內心對春天的向往和熱愛,鼓勵人們抓住當下,盡情享受春天的美好。這句話表達了詩人對春天的熱情和渴望,鼓勵人們珍惜時光,暢飲美酒。
"春在燕堂簾幕下"描繪了春天的美景出現在宮廷中,燕堂指的是宮廷內的一處宴會場所,簾幕下指的是帷幕后面。這里通過宮廷景象的描寫,展示了春天的美好與宮廷文化的聯系。
"年芳不問東君借"表達了詩人對春天的自豪和自信,東君指的是春天的主宰。詩人意味著春天的美麗和生機不需要依賴任何人或事物,而是自然而然地展現出來。
整首詩詞通過對春天景象的描繪和細膩的意象運用,傳達了詩人對春天的熱愛和向往之情。詩中運用了一些典故和隱喻,增加了詩詞的深度和藝術性。讀者在閱讀時可以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和生機,同時也體味到詩人對春天的熱情和追求。這首詩詞通過對春天的描繪,倡導人們珍惜時光,享受生活,不負春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