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鵲踏枝 / 作者:仲殊 |
斜日平山寒已薄。
雪過松梢,猶有殘英落。
晚色際天天似幕。
一尊先與東風約。
邀得紅梅同宴樂。
酒面融春,春滿纖纖萼。
客意為伊渾忘卻。
歸船且傍花陰泊。
|
|
鵲踏枝解釋: 《鵲踏枝》是宋代仲殊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斜日平山寒已薄。
夕陽斜照,山間的寒意漸漸減弱。
雪過松梢,猶有殘英落。
雪花已經飄過松樹的梢頭,但仍有些殘留的花瓣飄落下來。
晚色際天天似幕。
黃昏時分,天空的顏色宛如一幅幕布。
一尊先與東風約。
我先與東風一起約好了。
邀得紅梅同宴樂。
邀請紅梅一同共享宴樂。
酒面融春,春滿纖纖萼。
酒杯上泛起了春光,春天充滿了嬌嫩的花瓣。
客意為伊渾忘卻。
我的客人身心都沉浸在這美景之中,忘卻了一切。
歸船且傍花陰泊。
我們的船只就停靠在花草的陰涼處。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描繪山野春景為主題,展現了作者對自然景色的細膩觀察和感受。整首詩詞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繪,表達了作者與自然融為一體的情感。
首句“斜日平山寒已薄”,描繪了夕陽的傾斜照射和山間的寒氣漸漸消退,預示著春天的臨近。接著描述了雪花飄落的景象,雖然雪已經過去,但仍有殘留的花瓣飄落,展現了時序交替的美妙。
接下來的兩句“晚色際天天似幕。一尊先與東風約。”通過景色的描繪,表達了黃昏時分天空顏色的變化和作者與東風的約定。晚霞的余輝使天空如同一幅幕布,預示了宴會的開始。
接下來的兩句“邀得紅梅同宴樂。酒面融春,春滿纖纖萼。”描述了作者邀請紅梅一同共享宴樂的情景。酒杯中的春光融化了冬天的寒冷,花瓣嬌嫩,象征著春天的來臨。
最后兩句“客意為伊渾忘卻。歸船且傍花陰泊。”表達了作者和客人們完全沉浸在美景之中,忘卻了一切煩惱。他們的船只停靠在花草的陰涼處,進一步強調了與自然的親近和融合。
整首詩詞以自然景色為背景,通過細膩的描繪和對自然的感悟,表達了作者對春天的期待、對美的追求以及與自然的融合之感。讀者在賞析這首詩詞時,可以感受到作者對自然美景的細膩描繪和對自然與人的和諧關系的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