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六子(戲改秦少游詞) / 作者:葛長庚 |
倚危亭。
恨如芳草,萋萋刬盡還生。
念柳外青鸞去后,洞中白鶴歸來,恍然暗驚。
吾家渺在瑤京。
夜月一簾花影,春風十里松鳴。
奈昨夢、前塵漸隨流水,鳳簫歌杳,水長天遠,那堪片片飛霞弄晚,絲絲細雨籠晴。
正消凝,子規又啼數聲。
|
|
八六子(戲改秦少游詞)解釋: 《八六子(戲改秦少游詞)》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葛長庚。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倚危亭。
我倚在危亭上。
恨如芳草,萋萋刬盡還生。
我的悲傷像是茂盛的芳草,被無情地修剪后又重新生長。
念柳外青鸞去后,洞中白鶴歸來,恍然暗驚。
想起青鸞離去了柳樹外,白鶴卻從山洞中歸來,我感到突然的震驚。
吾家渺在瑤京。
我的家在遙遠的瑤京之中,如此渺小。
夜月一簾花影,春風十里松鳴。
夜晚的月光如一幅簾帷,春風十里之外松樹發出聲響。
奈昨夢、前塵漸隨流水,鳳簫歌杳,水長天遠。
但昨日的夢境和過去的塵世漸漸隨著流水消逝,鳳簫的歌聲變得模糊不清,水流長長天遙遠。
那堪片片飛霞弄晚,絲絲細雨籠晴。
難以忍受那片片紅霞在黃昏中飛舞,那絲絲細雨將晴朗的天空籠罩。
正消凝,子規又啼數聲。
我心情逐漸平靜,但子規鳥又啼叫幾聲。
這首詩詞表達了詩人對逝去時光和離別的思念之情。詩人以自然景物和意象來映襯自己的內心感受,通過描繪芳草重生、青鸞離去與白鶴歸來、夜月花影和春風松鳴等場景,表達了作者內心深處的孤寂和迷茫。詩中運用了對比手法,將渺小的個人命運與浩瀚的自然世界相對照,突出了詩人的無奈和無力感。整首詩詞以細膩的描寫和抒情的語言,展現了宋代詩詞的特色風格,給人一種閑適、清幽的感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