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次韻孫莘老見贈時莘老移廬州因以別之 / 作者:蘇軾 |
爐錘一手賦形殊,造物無心敢忘渠。
我本疏頑固當爾,子猶淪落況其余。
龔黃側畔難言政,羅趙前頭且眩書。
(莘老見稱政事與書,而莘老書至不工。
)惟有陽關一杯酒,殷勤重唱贈離居。
|
|
次韻孫莘老見贈時莘老移廬州因以別之解釋:
這首詩詞是蘇軾在宋代創作的,題目是《次韻孫莘老見贈時莘老移廬州因以別之》。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爐錘一手賦形殊,
造物無心敢忘渠。
我本疏頑固當爾,
子猶淪落況其余。
龔黃側畔難言政,
羅趙前頭且眩書。
惟有陽關一杯酒,
殷勤重唱贈離居。
詩意:
這首詩詞是蘇軾寫給孫莘老的回贈之作。詩人通過自述和對孫莘老的贊美,表達了自己對世事的深思和對離別的感慨。詩中既有對自身性格特點的描述,也有對孫莘老的景仰與敬佩,以及對離別時刻的祝福和送別之情。
賞析:
首句"爐錘一手賦形殊"描述了詩人的才思之獨特,將爐錘的鍛打工藝比喻為詩人創作的過程,強調了其獨具一格的創作風貌。接著,"造物無心敢忘渠"表達了詩人的創作態度,他認為造物主宇宙間萬物的創造并沒有特定的目的,因此他在創作中也敢于忘卻世俗的眼光和評判。
下文中,詩人坦言自己"疏頑固當",即自己的性格粗疏固執,與孫莘老相比,更加顯得沉悶拘謹。而孫莘老則更為開放和多才多藝,詩人自嘆不如,感到自己的境遇比他更加不濟。
接下來的兩句中,"龔黃側畔難言政"指的是詩人難以言說政治之事,而"羅趙前頭且眩書"則是指政治權謀紛雜,使人眩暈。這兩句中的政治暗示,可能是蘇軾對于當時政治環境的感嘆和不滿。
最后兩句,"惟有陽關一杯酒,殷勤重唱贈離居"表達了詩人在離別之際的祝福和送別之情。陽關一杯酒象征著朋友之間的情誼和深情厚意,而"重唱贈離居"則是表達了詩人對孫莘老離開廬州、告別時刻的重視和祝福。
整首詩詞以自述和自嘲的方式,表達了詩人對自身性格的反思、對友人的贊美以及對離別的感慨。同時,通過對政治和世事的隱晦描寫,展現了詩人對當時社會和政治環境的看法。這首詩詞既有個人情感的抒發,又融入了社會時代的意蘊,是蘇軾多才多藝、才情出眾的寫作風格的典型體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