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秋歲(再和前意) / 作者:李之儀 |
萬紅暄晝。
占盡人間秀。
怎生圖畫如何繡。
宜推蕭史伴,消得東陽瘦。
垂窄袖。
花前鎮憶相攜久。
淚裛回紋皺。
好在章臺柳。
洞戶隔,憑誰叩。
寄聲雖有雁,會面難同酒。
無計偶。
蕭蕭暮雨黃昏后。
|
|
千秋歲(再和前意)解釋: 詩詞:《千秋歲(再和前意)》,朝代:宋代,作者:李之儀
千秋歲(再和前意)
萬紅暄晝。占盡人間秀。
怎生圖畫如何繡。
宜推蕭史伴,消得東陽瘦。
垂窄袖。花前鎮憶相攜久。
淚裛回紋皺。好在章臺柳。
洞戶隔,憑誰叩。
寄聲雖有雁,會面難同酒。
無計偶。蕭蕭暮雨黃昏后。
中文譯文:
千秋歲(再和前意)
陽光映照著萬千紅花,奪走了人間的美景。
如何把這畫面繡成真實。
應該邀請蕭史一同來,消除東陽的瘦弱之感。
衣袖垂窄。在花前鎮上長久相依。
淚水滴在臉上,回憶的紋路起皺。
幸好有章臺上的柳樹。
洞戶隔開,不知向誰敲門。
雖然有信鴿寄來音信,但見面難以共飲美酒。
沒有可行的計策。陣陣蕭蕭暮雨在黃昏之后。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宋代詩人李之儀的作品,表達了對美好時光的回憶和無奈的離別之情。詩中通過描繪春日的繁花和陽光明媚的景象,表現了美好時光的流逝和珍貴性。作者借用繡花的意象來表達對這美景的珍視和想要永久留住的愿望,但卻感嘆無法將其真實地描繪出來。
詩中提到了蕭史和東陽,可能是指詩人自己和詩人友人。他們在花前的鎮上度過了很長時間的相伴,但現在已經分隔兩地,只能通過回憶來懷念彼此,而淚水已經在歲月的沖刷下留下了皺紋。
然而,作者在詩末表達了一種無奈和孤獨感。洞戶隔開,無法知曉向誰敲門,雖然有音信傳遞,但真正的相聚卻困難重重。作者感慨于時光的流逝,無法再像過去那樣與朋友共飲美酒,無法再重溫當初的美好。
整首詩以細膩的描寫和深情的抒發展示了作者對美好時光的留戀和對離別的痛感,同時也流露出對友情的珍視和無奈的感嘆。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和個人情感的抒發,詩人成功地表達了人生短暫和離別之苦的主題,給人以深思和共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