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平樂(再和) / 作者:李之儀 |
當時命友。
曾借鄰家酒。
舊曲不知何處奏。
夢斷空思纖手。
卻應去路非遙。
今朝還有明朝。
謾道人能化石,須知石被人消。
|
|
清平樂(再和)解釋: 《清平樂(再和)》是宋代詩人李之儀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清平樂(再和)
當時命友。曾借鄰家酒。
舊曲不知何處奏。夢斷空思纖手。
卻應去路非遙。今朝還有明朝。
謾道人能化石,須知石被人消。
譯文:
回顧當年,與朋友相交。曾經向鄰居借酒。
舊時的樂曲不知何處奏響。如今夢斷,空留思念纖纖之手。
然而離別的道路并不遙遠。今天雖然分別,明天依然相逢。
有人妄言道士能夠使石頭變成金錢,應該知道,石頭最終會被人消耗殆盡。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詩人回憶過去友情的情景,以及對離別和時間流轉的思考。詩人在過去與友人共度時光,一起借酒消愁,但如今已難以再重逢,僅剩在夢中回憶。他感嘆時間的流逝和離別的無情,卻也提醒人們,即使分別,明天依然會有重逢的時刻。
詩中還提到了有人妄言道士能夠使石頭變成金錢,詩人則以此表達了對虛幻和不實言論的懷疑態度。他告誡人們,石頭終究會被消耗殆盡,這種偽命題最終會被揭穿。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回憶與思考,表達了對友情、離別和時間流逝的感慨。詩人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過去與友人的歡聚時光,又以夢境的形式表現了對逝去時光的懷念。他用樸素而深情的詞句,喚起了讀者對友情和人生變遷的思考與共鳴。
詩人在最后兩句中,以道士化石的說法暗示了虛幻和不實言論的荒謬,提醒人們要理性對待世事。這種對偽命題的批判與現實觀察也為整首詩增添了一層深意。
總之,這首詩詞以細膩的情感描繪了友情與離別的主題,通過簡潔而富有哲理的語言,表達了對時間流逝和虛幻觀念的思考,使讀者產生共鳴并引發對人生和人情的深入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