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浣溪沙(梅) / 作者:李之儀 |
剪水開頭碧玉條。
能令江漢客魂銷。
只應香信是春潮。
戴了又羞緣我老,折來同嗅許誰招。
憑將此意問妖嬈。
|
|
浣溪沙(梅)解釋: 《浣溪沙(梅)》
剪水開頭碧玉條。
能令江漢客魂銷。
只應香信是春潮。
戴了又羞緣我老,折來同嗅許誰招。
憑將此意問妖嬈。
中文譯文:
湖水剪下一條碧玉的船首。
它可以使江漢地區的游客心魂消散。
只會是香氣傳遞著春天的潮水。
我戴上它,羞于對別人說我已經老了,折下來與誰一同品味。
讓我憑借這個意象向妖嬈的女子詢問。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宋代詩人李之儀創作的《浣溪沙(梅)》。詩人以梅花為主題,通過描繪梅花的形象,抒發了對時光的悲嘆和對愛情的追求。
首句“剪水開頭碧玉條”描繪了一艘船在湖水上行駛的景象,船首如碧玉一般明亮。接著,詩人用“能令江漢客魂銷”表達了梅花的美麗和嬌艷,它能夠使人心魂消散,暗示了梅花的妖嬈之處。
接下來的兩句“只應香信是春潮。戴了又羞緣我老,折來同嗅許誰招”表達了詩人對梅花的喜愛和對自身年老的感嘆。梅花散發的香氣如同春天的潮水一般,而詩人佩戴梅花卻因自己的年老而感到羞愧。他折下梅花與誰一同品味,表達了他對愛情的期待和追求。
最后兩句“憑將此意問妖嬈”則是詩人對那位妖嬈女子的期待和詢問,他希望通過這束梅花傳遞自己的情意,向她表達自己的追求與愛慕。
整首詩以梅花為象征,表達了詩人對美的追求和對愛情的向往。通過對梅花的描繪,詩人抒發了自己對時光流逝和愛情的感慨,同時展現了對美麗和追求的熱情。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表達出了豐富的情感,給人以思考和聯想的空間,體現了宋代詩人的細膩和留白的藝術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