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鷓鴣天 / 作者:李之儀 |
收盡微風不見江。
分明天水共澄光。
由來好處輸閑地,堪嘆人生有底忙。
心既遠,味偏長。
須知粗布勝無裳。
從今認得歸田樂,何必桃源是故鄉。
|
|
鷓鴣天解釋: 詩詞:《鷓鴣天》
朝代:宋代
作者:李之儀
收盡微風不見江,
分明天水共澄光。
由來好處輸閑地,
堪嘆人生有底忙。
心既遠,味偏長,
須知粗布勝無裳。
從今認得歸田樂,
何必桃源是故鄉。
中文譯文:
微風已經停止,看不到江水的波瀾。
天空明亮,水面清澈透明。
從古以來,好處總是輸給繁忙的地方,
讓人不禁嘆息人生如此匆忙。
心靈已經遠離塵囂,品味卻更加深長,
應該明白粗糙的布料勝過無法穿的華服。
從現在開始,認識到歸田的樂趣,
何必非要桃源不可作為故鄉。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繁忙生活的思考和對田園生活的向往。詩中以對微風、江水、天空和水面的描繪來營造出寧靜、清澈的氛圍。作者通過對比繁忙地方和寧靜歸田的優劣,表達了對繁忙生活的無奈和對簡樸田園生活的贊美。
首先,作者描述了微風停止、江水不見的景象,暗示了繁忙生活中的喧囂和忙碌已經消失,帶來了一片寧靜。接著,作者描繪了明亮的天空和清澈透明的水面,展示了寧靜之美。這種寧靜與清澈的景象,與繁忙的生活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詩的下半部分,作者借此對比表達了對繁忙生活的思考。他認為繁忙的地方雖然有好處,但同時也讓人感到壓抑和疲憊,對此感到嘆息。作者提出了一種對生活態度的思考,認為心靈的遠離和內心的品味才是真正的長久之道。他認為粗糙的布料勝過無法穿的華服,暗示了簡樸的生活更能滿足內心的需求。
最后兩句詩表達了作者的歸田向往,并質問了桃源是否真的是故鄉。他認為從現在開始應該認識到歸田的樂趣,而不是執著于虛幻的桃源,因為真正的故鄉在于內心的寧靜和滿足。
整首詩以簡潔明了的語言描繪了作者對繁忙生活的思考和對歸田樂趣的向往。通過對比景象和生活態度的表達,詩中傳達了對簡樸寧靜生活的贊美和對繁忙生活的反思,引發讀者對生活意義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