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鷓鴣天(冬至上李漕) / 作者:石孝友 |
萬里羈孤困一簞。
平頭四十誤儒冠。
舜弦廣播薰風暖,鄒律潛消黍谷寒。
樓謾倚,劍休彈。
看君行復上金鑾。
鳳池波里求余潤,蚖肆泥中豈久蟠。
|
|
鷓鴣天(冬至上李漕)解釋: 《鷓鴣天(冬至上李漕)》是宋代石孝友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我為您提供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萬里羈孤困一簞。
平頭四十誤儒冠。
舜弦廣播薰風暖,
鄒律潛消黍谷寒。
樓謾倚,劍休彈。
看君行復上金鑾。
鳳池波里求余潤,
蚖肆泥中豈久蟠。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作者石孝友在冬至這一重要節(jié)氣時的感慨與思考。詩中通過對自然景物和個人命運的描繪,表達了對時光的流轉和人生的感慨,以及對自身處境的思考與抒發(fā)。
賞析:
這首詩詞以自然景物的描寫為線索,融合了作者內心的情感與思考。下面逐句進行賞析:
1.萬里羈孤困一簞:這句表達了作者身處異鄉(xiāng)、孤寂困苦的境況。萬里羈孤意味著遠離家鄉(xiāng)、流離失所,困一簞則是指生活困頓、貧苦。
2.平頭四十誤儒冠:平頭指的是沒有被封發(fā)、沒有蓄發(fā)的狀態(tài),四十則表示年齡。誤儒冠意指自己年過中年,但卻未能達到儒者應有的地位和榮耀。
3.舜弦廣播薰風暖,鄒律潛消黍谷寒:這兩句描繪了冬至時的自然景觀。舜弦廣播薰風暖意味著舜帝的弦樂傳播著溫暖的春風,鄒律潛消黍谷寒則表示鄒衍的音樂使寒冷的黍谷漸漸消散。通過對春風的描繪,表達了對溫暖和生機的向往。
4.樓謾倚,劍休彈:樓謾倚意指作者靠著樓欄憑望,劍休彈則表示劍已經不再彈奏。這兩句表達了作者在寂寞中靜觀世事,不再積極參與。
5.看君行復上金鑾:這句表達了作者對某位官員的贊賞和期望,希望該官員能夠獲得更高的地位,上升到金鑾殿(指皇帝的殿堂),為國家和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
6.鳳池波里求余潤,蚖肆泥中豈久蟠:鳳池波里求余潤意指鳳凰池中的水波在冬至時尋求余溫滋潤,蚖肆泥中豈久蟠則表示蟲蛇在泥土中也不會久久蟠居。這兩句表達了對自然界的觀察和思考,通過對鳳凰和蟲蛇的比喻,傳達了時光流轉、物是人非的感慨。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自然景物的描繪和個人命運的抒發(fā),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轉和人生境遇的思考。同時,詩中也透露了對溫暖、生機和希望的向往。通過對自然景物和個人命運的對比,傳達了作者對人生的感慨和對美好未來的期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