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聞李公擇飲傅國博家大醉二首 / 作者:蘇軾 |
兒童拍手鬧黃昏,應笑山公醉習園。
縱使先生能一石,主人未肯獨留髡。
不肯惺惺騎馬回,玉山知為玉人頹。
紫云有語君知否,莫喚分司御史來。
|
|
聞李公擇飲傅國博家大醉二首解釋:
《聞李公擇飲傅國博家大醉二首》是蘇軾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兒童拍手鬧黃昏,
應笑山公醉習園。
縱使先生能一石,
主人未肯獨留髡。
不肯惺惺騎馬回,
玉山知為玉人頹。
紫云有語君知否,
莫喚分司御史來。
中文譯文:
孩童們拍手歡鬧黃昏,
應該嘲笑山公在習園里喝得爛醉。
即使先生有能力喝一斗酒,
主人也不肯讓他獨自留下來剃光頭。
他不肯爽快地騎馬回去,
玉山知道他被酒頹廢了。
紫云有話,你知道嗎?
不要叫分司御史過來。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場景,孩童們在黃昏時分歡鬧,而詩人觀察到了李公(指李時中)在傅國博的家中醉酒。詩中的“山公”指李公,他在習園里喝得爛醉,被兒童們取笑。詩人以一種輕松幽默的語調,調侃了李公的醉態。
接下來的幾句中,詩人表示即使李公有才能能夠喝很多酒,但主人卻不愿意讓他獨自留下來剃光頭,暗示主人不愿意承認李公的醉酒狀態,因此李公不能得到真正的快樂。
詩的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對李公的關切。詩人說李公不愿意清醒地騎馬回去,而玉山(指傅國博)知道他的醉態已經使他頹廢。詩人問紫云(指天空)是否知道其中的含義,暗示他對李公的擔憂。最后一句是對別人的勸告,不要將分司御史(指官員)叫來處理這件事,以免事情變得更加復雜。
整首詩以輕松幽默的語調,通過兒童歡鬧和李公醉酒的對比,表達了對李公的調侃和關切。同時,詩人也借此反映了社會中的虛偽和不愿直面問題的現象。整體上,這首詩詞通過富有想象力的描寫和細膩的表達,展現了蘇軾的才華和對現實的洞察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