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鷓鴣天(七夕) / 作者:周紫芝 |
烏鵲橋邊河漢流。
洗車微雨濕清秋。
相逢不似長相憶,一度相逢一度愁。
云卻靜,月垂鉤。
金針穿得喜回頭。
只應人倚闌干處,便似天孫梳洗樓。
|
|
鷓鴣天(七夕)解釋: 《鷓鴣天(七夕)》是宋代周紫芝所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鷓鴣天(七夕)》
烏鵲橋邊河漢流。
洗車微雨濕清秋。
相逢不似長相憶,
一度相逢一度愁。
云卻靜,月垂鉤。
金針穿得喜回頭。
只應人倚闌干處,
便似天孫梳洗樓。
詩詞的中文譯文:
烏鵲橋旁河水奔流。
洗車微雨濕潤清秋。
相遇時并不像長久思念,
一次相遇就一次憂愁。
云卻靜,月垂鉤。
金針穿過,喜歡回頭。
只應該有人倚在欄桿處,
就像天孫(指牛郎)在樓上梳洗。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七夕節的情景。烏鵲橋是牛郎織女相會的地方,而河漢指的是天河。詩人以清秋微雨洗滌著大地的景象開篇,表現出了七夕節的浪漫氛圍。在這樣的背景下,詩人表達了自己對相逢的期望和憂愁。
第二句中的“相逢不似長相憶”表達了詩人對相逢時的珍貴感受,與長久思念的情感有所不同。詩人認為,一次相遇就有一次憂愁,這可能是因為他們的相見是有限的,無法長久相處,因此每一次相逢都帶來一份離別的憂愁。
接下來的兩句“云卻靜,月垂鉤。金針穿得喜回頭。”描繪了天空的景象。云靜表示天空晴朗,月垂鉤意味著月亮高懸,形狀像鉤子一樣。金針穿過,意味著牛郎織女的相會帶來了喜悅,使得他們愿意回頭再看一眼。
最后兩句“只應人倚闌干處,便似天孫梳洗樓”描述了詩人眼中的美好畫面。詩人認為,只要有人倚在欄桿邊,那就像天孫在樓上梳洗一樣美好。這里的天孫指的是牛郎,樓則是指天宮中的宮殿。
整首詩詞以七夕為主題,通過描繪自然景象和表達內心情感,展現了詩人對七夕節的思念和熱切期待。同時,詩人以牛郎織女的故事為背景,表達了對愛情的向往和珍惜,以及對短暫相聚的憂愁之情。通過對七夕節的描繪,詩人呈現了一幅浪漫而富有情感的畫面,使讀者能夠感受到詩人內心的喜悅和憂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