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宮春(己未中秋作) / 作者:周紫芝 |
秋意還深,漸銀床露冷,梧葉風高。
嬋娟也應為我,羞照霜毛。
流年老盡,漫銀蟾、冷浸香醪。
除盡把,平生怨感,一時分付離騷。
傷心故人千里,問陰晴何處,還記今宵。
樓高共誰同看,玉桂煙梢。
南枝鵲繞,嘆此生、飄轉江皋。
須更約,他年清照,為人常到寒霄。
|
|
漢宮春(己未中秋作)解釋: 詩詞:《漢宮春(己未中秋作)》
秋意還深,漸銀床露冷,梧葉風高。
嬋娟也應為我,羞照霜毛。
流年老盡,漫銀蟾、冷浸香醪。
除盡把,平生怨感,一時分付離騷。
傷心故人千里,問陰晴何處,還記今宵。
樓高共誰同看,玉桂煙梢。
南枝鵲繞,嘆此生、飄轉江皋。
須更約,他年清照,為人常到寒霄。
中文譯文:
秋天的氣息漸深,銀床上的露水已經冷了,梧葉在風中高高飄揚。
明月也應該為我而羞澀地照耀著銀白的霜毛。
歲月已經過去,銀色的月亮漫過來,寒冷地浸泡著美酒。
把所有的怨恨都排除,一時之間將離愁交托給離騷之情。
思念遠方的故人千里之外,問天氣晴朗與否,依然記得今夜。
高樓之上,與誰一同觀賞,玉桂樹梢上的煙霧。
南方的枝頭有鵲鳥盤旋,嘆息著這個生命,飄轉在江岸之間。
需要再次約定,來年的明月清照,為人常在寒冷的天空。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秋天的夜晚,表達了詩人內心的離愁與思念之情。詩人用細膩的語言描繪了秋天的景象,銀床上的涼露、飄揚的梧葉和嬋娟的明月,營造出寂寥而凄美的氛圍。
詩中的“羞照霜毛”一句,表達了詩人對明月的期待和自己內心的羞澀之情。他希望明月能夠為自己照耀著銀白的霜毛,象征著他內心的柔情和對美好事物的追求。
詩中的“流年老盡,漫銀蟾、冷浸香醪”一句,描繪了時間的流逝和歲月的無情。詩人感嘆時光已經老去,暗示著他對逝去時光的感慨和對生命短暫的思考。
詩中的“平生怨感,一時分付離騷”一句,表達了詩人平生中的怨恨和離愁之情。他將這些情感一時之間都交托給了離騷之情,表現出他對生活的不滿和對命運的思索。
詩中的“傷心故人千里,問陰晴何處,還記今宵”一句,表達了詩人對遠方故人的思念和對彼此相聚的期盼。他詢問天氣晴朗與否,表示他希望故人能夠記得今夜的相會。
詩中的“樓高共誰同看,玉桂煙梢”一句,描繪了詩人站在高樓上與誰一同觀賞秋夜的景色,玉桂樹梢上的煙霧象征著秋天的氣息和濃郁的詩意。
詩中的“南枝鵲繞,嘆此生、飄轉江皋”一句,表達了詩人對生命的感慨和對人生飄忽不定的思考。鵲鳥盤旋在南方的枝頭,詩人感嘆著生命的流轉和在江岸間飄蕩的不定。
詩中的“須更約,他年清照,為人常到寒霄”一句,表達了詩人對未來的期望和對美好時光的向往。詩人希望再次約定,在明年的明月清照下,能夠常常來到寒冷的天空中,與故人相聚。
整首詩詞以秋天的景象為背景,抒發了詩人內心的離愁、思念和對時光流逝的感慨。通過細致的描寫和抒情的語言,詩人營造出一種寂寥而凄美的氛圍,引人思考人生的短暫和對美好事物的追求。整首詩詞給人一種溫婉、深沉的感覺,展現了宋代文人對離愁別緒的獨特表達方式,并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抒發了內心的情感與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