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秋歲(春欲去,二妙老人戲作長短句留之,為社中一笑) / 作者:周紫芝 |
送春歸去。
說與愁無數(shù)。
君去后,歸何處。
人應(yīng)空懊惱,春亦無言語。
寒日暮,騰騰醉夢隨風(fēng)絮。
盡日間庭雨。
紅濕秋千柱。
人恨切,鶯聲苦。
擬傾澆悶酒,留取殘紅樹。
春去也,不成不為愁人住。
|
|
千秋歲(春欲去,二妙老人戲作長短句留之,為社中一笑)解釋: 《千秋歲(春欲去,二妙老人戲作長短句留之,為社中一笑)》是宋代周紫芝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送春歸去。說與愁無數(shù)。
君去后,歸何處。
人應(yīng)空懊惱,春亦無言語。
寒日暮,騰騰醉夢隨風(fēng)絮。
盡日間庭雨。紅濕秋千柱。
人恨切,鶯聲苦。
擬傾澆悶酒,留取殘紅樹。
春去也,不成不為愁人住。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春天即將離去的景象,表達了詩人對春天離去的感慨與思念之情。詩中詩人以春天離去作為主題,表達了人們對春天的眷戀和不舍之情。詩人通過描繪春天的離去,抒發(fā)了自己的愁緒和感傷,同時也傳達了人們對時光流逝的無奈和思考。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而凄美的語言,表達了人們對春天離去的深情思緒。詩的開頭兩句“送春歸去。說與愁無數(shù)。”直接點明了詩的主題,表達了詩人對春天離去的感慨之情。接下來的兩句“君去后,歸何處。人應(yīng)空懊惱,春亦無言語。”通過擬人化的手法,將春天比作君王,強調(diào)了春天離去后人們的懊惱和春天的無言。這種擬人手法使詩詞更富有表現(xiàn)力和感染力。
接著的幾句“寒日暮,騰騰醉夢隨風(fēng)絮。盡日間庭雨。紅濕秋千柱。”通過描繪春天離去時的自然景觀,將詩情與自然景物相結(jié)合,增加了詩意的深度。詩中的“騰騰醉夢隨風(fēng)絮”和“紅濕秋千柱”給人以意境的美感,使詩詞更具有繪畫般的唯美意境。
最后兩句“人恨切,鶯聲苦。擬傾澆悶酒,留取殘紅樹。春去也,不成不為愁人住。”表達了詩人對春天離去的不舍和思念之情。詩人愿以烈酒傾注的方式,留下春天的殘留之美,以此來安慰自己離別春天的愁苦之情。最后一句表達了即使春天離去,但愁緒猶存,人們?nèi)匀浑y以擺脫愁緒的困擾,春天的離去成為了人們心中永恒的憂愁。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描繪春天離去的景象,表達了詩人對春天的眷戀和對時光流逝的思考。詩人運用簡練而富有意境的語言,將個人情感與自然景觀相融合,創(chuàng)造了一幅凄美而深沉的畫面,引發(fā)讀者對春天易逝和人生無常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