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江月 / 作者:周紫芝 |
畫幕燈前細雨,垂蓮盞里清歌。
玉纖持板隔香羅。
不放行云飛過。
今夜塵生洛浦,明朝雨在巫山。
羞蛾且莫斗彎環。
不似司空見慣。
|
|
西江月解釋: 《西江月》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周紫芝。以下是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畫幕燈前細雨,
垂蓮盞里清歌。
玉纖持板隔香羅,
不放行云飛過。
今夜塵生洛浦,
明朝雨在巫山。
羞蛾且莫斗彎環,
不似司空見慣。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幅夜晚的景象,以細膩的筆觸勾勒出了雨夜中的情景和情感。雨絲輕柔地落在畫幕和燈前,細雨如絲在夜晚中交織成一幅柔美的景象。在垂蓮盞中,傳來一曲清歌,使得整個場景更加幽靜而優雅。玉纖(指女子手中的樂器)輕輕撥動琴弦,使得香羅之間的音樂聲被隔絕,不隨行云飛過。詩人表達了對這樣一種安靜、溫柔的氛圍的喜愛和珍惜。
然后,詩人轉向了另一幅畫面,描述了洛浦夜晚的塵埃和巫山明朝的雨。這里是一種對自然景觀的描繪,通過對景物的寫照,展示了作者對大自然的敬畏之情。接著,作者以羞蛾為比喻,告誡讀者不要爭斗和爭吵,不要像司空(即司空見慣)那樣對一切事物都習以為常。
賞析:
《西江月》以細膩的筆觸展示了雨夜中的景象,通過形象的描繪和隱喻的運用,傳達出作者對寧靜、溫柔和自然之美的感悟。詩中的細雨、清歌、玉纖等形象都凸顯了一種柔美的氛圍,使讀者感受到一種寧靜和舒適。同時,作者通過對洛浦和巫山的描繪,展示了自然的壯麗和不可控制的力量,凸顯了人與自然的關系。最后,作者以羞蛾的比喻告誡人們要保持謙遜和敬畏之心,不要對一切事物都視為理所當然。
整體而言,《西江月》以簡潔而細膩的語言描繪了一幅美麗的夜景,并通過對自然和人情的表達,傳遞了一種寧靜、敬畏和謙遜的情感。這首詩詞展示了宋代詩人對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同時也讓讀者在閱讀中體味到詩歌的美和思想的深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