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驀山溪 / 作者:周紫芝 |
月眉星眼,閬苑真仙侶。
嬌小正笄年,每當筵、愁歌怕舞。
水亭煙樹,春去已無蹤,桃源路。
知何處。
往事如風絮。
如今聞道,誤剪香云縷,閑系小烏紗,更無心、淺勻深注。
三山路杳,終不是人間,知誰與。
吹簫女。
共駕青鸞去。
|
|
驀山溪解釋: 《驀山溪》是宋代周紫芝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月眉星眼,閬苑真仙侶。
嬌小正笄年,每當筵,愁歌怕舞。
水亭煙樹,春去已無蹤,桃源路,知何處。
往事如風絮,如今聞道,誤剪香云縷,閑系小烏紗。
更無心,淺勻深注。三山路杳,終不是人間,知誰與。
吹簫女,共駕青鸞去。
詩意:
《驀山溪》描繪了一幅富有浪漫情調和哲理意蘊的景象。詩中以婉約的筆觸勾勒出月色明亮、星光閃爍的畫面。詩人將自己比作真仙,與心愛的人相伴于閬苑之中。然而,在封建社會的束縛下,少女的嬌小和年少成為了她的困擾,使得她在宴會上面對琴歌和舞蹈時倍感愁緒。水亭旁的煙霧和繁茂的樹木間,春天已經無影無蹤,桃源的路途也讓人迷惘不知何處去。過去的回憶如同風中的絮,現在卻聽聞有人錯誤地剪斷了香云的縷,心情變得輕浮而平淡。三山之路渺茫遙遠,不再是人間的所在,而詩人卻不知與誰相伴。最后,吹簫的女子邀請詩人一同乘坐青鸞(神鳥)離去。
賞析:
《驀山溪》以流暢的語言和細膩的描寫展現了一幅充滿詩意的畫面。詩中運用了豐富的象征意象,如月眉星眼、閬苑真仙侶、水亭煙樹等,這些形象都帶有神秘和超凡的色彩,突出了詩人與眾不同的境遇和情感。詩人以嬌小和年少為切入點,表達了對封建禮教的壓抑和束縛,以及對時光流轉的無奈和迷茫。詩中的桃源路和三山之路都象征著遠離凡塵的追求,但卻充滿了困惑和迷失。最后,吹簫女邀請詩人一同乘坐青鸞離去,體現了詩人對自由和超脫的向往。整首詩以凄涼的氛圍貫穿始終,表達了對現實世界的不滿和對理想境界的追求。
總的來說,《驀山溪》以其優美的語言和豐富的意象展現了詩人對封建社會束縛的反思和對理想世界的向往。通過描繪嬌小少女的情感困擾和對桃源之路的迷茫,詩人表達了對自由、超凡和遠離塵世的渴望。整首詩流露出一種淡雅、凄美的情感,引發讀者對于人生的思考和對于理想境界的向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