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次韻王鞏獨眠 / 作者:蘇軾 |
居士身心如槁木,旅館孤眠體生粟。
誰能相思琢白玉,服藥千朝償一宿。
天寒日短銀燈續,欲往従之車脫軸。
何人吹斷參差竹,泗水茫茫鴨頭綠。
|
|
次韻王鞏獨眠解釋:
《次韻王鞏獨眠》是蘇軾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居士身心如槁木,
旅館孤眠體生粟。
誰能相思琢白玉,
服藥千朝償一宿。
天寒日短銀燈續,
欲往従之車脫軸。
何人吹斷參差竹,
泗水茫茫鴨頭綠。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寂寞的居士在旅館中獨自入眠的情景,表達了他內心的孤獨和渴望與他人分享情感的愿望。詩人蘇軾通過描述居士在寒冷的天氣里孤獨地度過短暫的白晝,以及他邀請他人來與自己共度時光的愿望,表達了對情感交流與陪伴的渴望。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而凄涼的語言描繪了居士的寂寞和對情感交流的渴望。居士的身心如同枯槁的木頭,沒有生機和活力,暗喻他內心的孤獨和空虛。他在旅館中獨自入眠,過著樸素的生活,只有身體的需要得到滿足,而內心的渴望卻無法得到滿足。
詩中的“相思琢白玉”一句表達了居士渴望與他人分享情感的愿望,將內心的思念比作精美的白玉,希望有人能夠琢磨出其中的珍貴之處。他服用藥物來延長生命,期望能有更多的時間與他人相聚,但這種延續只能是短暫的,他需要千朝的服藥來換取一宿的陪伴。
詩中的天寒日短和銀燈續的描寫,突出了時間的短暫和寂寞的感覺。居士希望有人能夠與他同行,但即使有人愿意前來與他共度時光,也可能面臨困難和阻礙,如詩中所描述的車脫軸的情景,暗示了現實世界中交流和陪伴的困難。
最后兩句詩以自然景物的描寫來襯托居士的內心世界。參差的竹子被吹斷,泗水茫茫中鴨頭顯得清晰而綠意盎然。這里通過自然景物的變化暗示了人世間的無常和變遷,與居士內心的寂寞和渴望形成對照。
整首詩描繪了居士的孤獨和對情感交流的渴望,通過簡潔而凄涼的語言給人以深深的思索。它展示了人類內心的寂寞和渴望關懷的情感,留給讀者以共鳴和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