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滿江紅(餞前政盧光祖赴鼎州幕席上作) / 作者:趙彥端 |
津鼓冬冬,三老醉、知誰留得。
都不記、琵琶洲畔,草青江碧。
桃李春風吹不斷,煙霞秋興清無極。
悵樽前、桂子有余香,曾相識。
殘雨晝,初涼夕。
高燭爛,新醅白。
長歌斷,歡意不如愁色。
父老能尋循吏傳,關河暫枉諸侯客。
待日邊、一紙詔黃飛,勝相憶。
|
|
滿江紅(餞前政盧光祖赴鼎州幕席上作)解釋: 《滿江紅(餞前政盧光祖赴鼎州幕席上作)》是宋代趙彥端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滿江紅(餞前政盧光祖赴鼎州幕席上作)
津鼓冬冬,三老醉、知誰留得。
都不記、琵琶洲畔,草青江碧。
桃李春風吹不斷,煙霞秋興清無極。
悵樽前、桂子有余香,曾相識。
殘雨晝,初涼夕。
高燭爛,新醅白。
長歌斷,歡意不如愁色。
父老能尋循吏傳,關河暫枉諸侯客。
待日邊、一紙詔黃飛,勝相憶。
譯文:
津鼓聲冬冬,三位老人都喝醉了,誰知道誰會留下。
大家都不記得,在琵琶洲的岸邊,青草和碧水相映。
桃李花在春風中不斷吹散,云霞在秋天升起,清清楚楚,沒有盡頭。
在酒杯前感到憂愁,桂子的香氣仍然存在,曾經相識過。
殘雨中的白天,初涼的夜晚。
高高的蠟燭燃燒著,新酒泛起白色的泡沫。
長歌戛然而止,歡愉的心情不如憂愁的表情。
老人們能夠按照官吏的傳統追尋,關河暫時愚弄了諸侯的客人。
等待著明天,一紙黃色的詔書飛來,勝過了相互懷念。
詩意和賞析:
該詩是趙彥端在送別政盧光祖赴鼎州任職時所作。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描寫手法,表達了離別的情感和對友人的祝福。
詩的開篇以津鼓的聲音揭開序幕,津鼓聲冬冬,給整首詩增添了活力和喧囂的氛圍。接著,描繪了三位老人因宴會而醉倒,這里的老人可能是指友人或官員,他們的醉態意味著歡聚離別之情。
然后,詩人在琵琶洲的岸邊描繪了青草和碧水的景色,表現了自然的生機和美麗。桃李花在春風中不斷飄散,煙霞在秋天升起,展示了季節變遷中的無窮魅力和生命的循環。
接下來,詩人表達了對別離的憂愁之情。在酒杯前,他感到憂愁,但桂子的香氣仍然存在,使他回憶起曾經的相識。這里的桂子象征著友情的長久和永恒。
詩的后半部分通過描繪殘雨晝和初涼夕,燭光高爛和新酒的白泡沫,展現了離別時人們的情感。長歌戛然而止,歡愉的心情被憂愁所替代,表達了離別的悲傷和不舍。
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祝福和對其未來的期待。老人們能夠按照官吏的傳統追尋,關河暫時愚弄了諸侯的客人,意味著友人將能夠克服困難,取得成功。等待明天,一紙黃色的詔書飛來,勝過了相互懷念,表達了對友人未來的希望和期待。
整首詩以別離為主題,通過對自然景物和人情感的描繪,展示了離別時的復雜情感和對友人的祝福。趙彥端在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修辭手法,使詩句充滿感情和意境,給人以深深的思考和共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