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次韻穎叔觀燈 / 作者:蘇軾 |
安西老守是禪僧,到處應然無盡燈。
永夜出游従萬騎,諸羌入看擁千層。
便因行樂令投甲,不用防秋更打冰。
振旅歸來還侍燕,十分宣勸恐難勝。
|
|
次韻穎叔觀燈解釋:
《次韻穎叔觀燈》是蘇軾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安西老守是禪僧,
到處應然無盡燈。
永夜出游従萬騎,
諸羌入看擁千層。
便因行樂令投甲,
不用防秋更打冰。
振旅歸來還侍燕,
十分宣勸恐難勝。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蘇軾觀賞燈會的場景。詩中提到了一個名叫安西老守的禪僧,他到處點燃無盡的燈火,使得整個夜晚充滿了燈光。蘇軾和眾多的騎士一起出游,而蠻夷羌族的人們也紛紛前來觀看燈會,燈火照亮了千層樓閣。這樣的景象讓人感到愉悅和熱鬧。
詩人提到了行樂令,意味著在這樣的歡樂氛圍中,不必擔心寒冷的秋天和冰凍的寒冷。他們盡情享受著燈會的樂趣。然后,詩人回到了家中侍奉著燕子,這里可以理解為他回到了自己的居所,繼續過著平凡的生活。但他對他人傳達了他在燈會中所感受到的喜悅和宣揚燈會的重要性。然而,他也意識到要把這種樂趣和喜悅傳遞給別人并不容易。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燈會的熱鬧景象,表達了作者蘇軾在歡樂的氛圍中所感受到的喜悅和對生活的享受。詩中運用了對比的手法,將安西老守點燃的無盡燈火與諸羌人擁千層的燈光形成鮮明的對比,突出了燈會的盛況和熱鬧。在這樣的環境中,詩人感受到了行樂的愉悅,他不再擔心寒冷的秋天和冰凍,而是盡情享受燈會的樂趣。
然而,詩人在最后幾句表達了一絲憂慮。他回到家中侍奉燕子,回歸平凡的生活,但他深知要將自己在燈會中的喜悅和對燈會的宣揚傳遞給他人并非易事。這種憂慮和思考使得整首詩詞更加豐富和深刻。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描繪燈會的歡樂場景,表達了作者對生活的樂觀態度和對快樂的追求。同時,詩人也在其中反思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和理解的難題。這使得這首詩詞具有了更深層次的含義,讓讀者在欣賞詩詞的同時也能思考生活和人際關系的意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