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贈清涼寺和長老 / 作者:蘇軾 |
代北初辭沒馬塵,江南來見臥云人。
問禪不契前三語,施佛空留丈六身。
老去山林徒夢想,雨馀鐘鼓更清新。
會須一洗黃茅瘴,未用深藏白巾。
|
|
贈清涼寺和長老解釋:
《贈清涼寺和長老》是蘇軾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代北初辭沒馬塵,
江南來見臥云人。
問禪不契前三語,
施佛空留丈六身。
老去山林徒夢想,
雨馀鐘鼓更清新。
會須一洗黃茅瘴,
未用深藏白巾。
詩意:
這首詩以蘇軾的親身經歷為背景,描述了他在北方離別馬隊的塵土后,抵達江南的清涼寺,拜訪那里的長老。在詩中,蘇軾表達了對佛教的探索,以及對自己在山林中過去夢想的回顧。他認為,禪宗的教義與他以往所學的不相契合,佛陀的像只留下六尺高的身影,而他自己已經老去,夢想也成為徒勞。然而,雨后的清新和鐘鼓的聲音給他帶來一種新的感悟和啟示。最后,他希望能洗去自己身上的塵埃,重新開始,但尚未使用深藏的白巾。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蘇軾的心境和對佛教的思考。第一句描繪了他離開北方的場景,脫離了塵世的繁忙。第二句描述了他來到江南清涼寺,見到了那里的長老。第三句表達了他對佛教教義的疑問,他發現自己無法理解前三句話的意義。第四句中的"施佛空留丈六身"意味著佛陀的形象只留下了六尺高的身影,可能是指佛像的高度,也可以理解為佛陀的精神影響力只有有限的表現。接下來的兩句,蘇軾回顧了自己在山林中的夢想,認為隨著年齡的增長,這些夢想變得徒勞無功。然而,雨后的清新和鐘鼓的聲音給他帶來了新的感悟和啟示,使他對人生產生了新的理解。最后兩句表達了他希望洗去自己身上的塵埃,重新開始,但他仍然沒有完全實現這個愿望。
這首詩詞通過簡潔而深入的語言,表達了蘇軾對佛教的思考和自我反省。它展示了詩人在感悟人生和追求心靈自由的過程中的困惑和領悟。整首詩以詩人的個人經歷為背景,以自然景物和佛教元素為支撐,通過抒發內心的矛盾和思考,表達了對人生意義和價值的思考。這首詩詞以蘇軾獨特的視角和感悟,展示了他對佛教教義的思考和對人生的思考,具有深刻的內涵和啟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