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鮮于都曹歸灌口舊居 / 作者:蘇軾 |
籋盡霜須照碧銅,依然春雪在長松。
朝行犀浦催收芋,夜渡繩橋看伏龍。
莫嘆倦游無駟馬,要將老健敵千鐘。
子云三世惟身在,為向西南說病容。
|
|
送鮮于都曹歸灌口舊居解釋:
《送鮮于都曹歸灌口舊居》是蘇軾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霜須完全融化后照亮了碧銅,春雪依然在長松上。早晨行走到犀浦催促著鮮于都曹收割芋,夜晚渡過繩橋觀看沉睡的龍。不要抱怨旅途勞累沒有馬車,要以健壯的身體與千鐘敵人周旋。子云已經在這里生活了三代,為了向西南方向述說自己的病痛。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離別的場景,詩人送別鮮于都曹回到他在灌口的故居。詩中通過描述自然景物和人物來表達離別之情和對友人的祝福。詩人通過描繪春雪、長松和沉睡的龍等景物,展現了自然的美和永恒的存在。他鼓勵鮮于都曹不要抱怨旅途的辛苦,要以堅強的身體和勇氣面對困難。最后,詩人提到自己在這個地方已經生活了三代,并表達了他對西南方向的思念和自身的病痛。
賞析:
蘇軾以簡練的語言描繪了自然景物和人物形象,通過場景的刻畫表達了他的情感和思考。他運用了對比和象征等修辭手法,使詩詞更富有意境和表達力。例如,將霜須照亮碧銅、春雪在長松上的描繪,展示了自然界美麗而不變的景象。詩中的“犀浦”、“繩橋”、“伏龍”等地名和形象,增添了地方特色和神秘感。最后,詩人表達了自己對西南方向的思念和病痛,抒發了內心的感受和對生活的思考。
整首詩詞情感真摯,語言簡練,意境深遠。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人物形象,詩人表達了對友人的祝福和對生活的思考。這首詩詞展示了蘇軾獨特的藝術才華和對人生的深刻洞察,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和審美意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