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日游龍井 / 作者:葉紹翁 |
引道煩雙鶴,攜囊倩一童。
竹光杯影里,人語水聲中。
不雨云常濕,無霜葉自紅。
我來何所事,端為聽松風(fēng)。
|
|
秋日游龍井解釋: 《秋日游龍井》是宋代文人葉紹翁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引道煩雙鶴,
攜囊倩一童。
竹光杯影里,
人語水聲中。
不雨云常濕,
無霜葉自紅。
我來何所事,
端為聽松風(fēng)。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作者在秋日游覽龍井的情景。他在迷人的景色中,感受到了自然與人文的交融,表達了對自然之美的欣賞與對寧靜的向往,以及對心靈的洗滌與凈化的渴望。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了的語言描繪了一個秋日的景象,通過抒發(fā)作者的感受和情緒,傳達了對大自然的贊美和對寧靜境界的追求。
首節(jié)的“引道煩雙鶴,攜囊倩一童。”描述了作者在游覽過程中,看到了兩只干擾游人的鶴鳥,以及一個攜帶籃子的小童。這一描寫顯示了作者淡泊名利的心態(tài),他并不被外界的喧囂所干擾,只專注于自己的游覽。
接下來的兩句“竹光杯影里,人語水聲中。”將作者置身于竹林之中,享受竹林的靜謐之美。竹光和水聲交織在一起,營造出一種宜人的氛圍,使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寧靜和悠遠(yuǎn)。
接著,“不雨云常濕,無霜葉自紅。”表達了秋日的濕潤和溫暖,以及自然界的變幻。雖然云常常帶來雨水,但景色依然濕潤;雖然沒有霜凍,但樹葉卻自然而然地變紅。這種自然的變化和平衡,給人以一種恬靜和安寧的感覺。
最后一句“我來何所事,端為聽松風(fēng)。”表達了作者在這個景色中的目的,他來到這里并不是為了做什么特定的事情,而是純粹為了傾聽松風(fēng)的聲音。這句話表達了作者對寧靜和自然美的追求,他希望能夠通過傾聽松風(fēng)的聲音來凈化自己的心靈。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簡潔而優(yōu)美的語言,描繪了一個秋日龍井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之美和寧靜境界的追求。讀者在欣賞這首詩詞時,也可以感受到其中所蘊含的寧靜與洗滌的情感。 |
|